第1735章 世界唯二
��大,还非常便于量产的四联装20毫米flak38型高射炮。

  不过很快问题就来了,在测试中,德军发现这型高射炮的毁伤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对抗苏军的伊尔-2。

  苏联人的“黑色死神”不是白叫的,不仅火力凶猛,要害部位都还装了7至12毫米厚的镍钼合金钢装甲板,简直就是辆空中坦克。

  距离稍远时,口径太小的炮弹压根就打不穿,而这类配有重装甲防护的苏军强击机群在东线满天都是。

  而且这种刚试制出来、外号“四轮马车”的防空车辆外形过于独特——四块由铰链开闭、厚度20毫米、保护高射炮的可平放式装甲板是明显的识别特征。

  特征明显也就算了,这么设计的缺点更明显,甚至是致命——当四块装甲板升起的时候,车上搭载的高射炮会受限于旋转射界而无法使用,成了摆设。

  想射击就要放下四块装甲板,但这时候裸露在外的高射炮成员就成了“赤膊佬”,除了要面对苏军步兵和炮弹弹片的袭击之外,还要面对来自伊尔-2强击机上23毫米机炮的扫射。

  近距离空对地空袭,高射炮阵地会是强击机、前线轰炸机的重要目标,并不会因为危险而刻意去避开。

  打仗,那就是玩命,先干掉防空力量,那样才会获得最大的空袭效果。

  一旦被伊尔-2的机炮扫射...

  呵呵!

  德军的高炮手们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单就防护性这点来看,这种基于四号坦克地盘设计的自行高射炮,同此前战斗室四面敞开的“武器运载车”相比,就越野能力强了点,其它都没啥改变。

  不过战争年代事急从权,尽管缺陷明显,那款四面透风的防空高炮还是投入量产,总共生产了大约250辆。

  小国军队要是能有250辆自行高炮就了不得,但这数量对德国陆军、对整个东线而言,无疑又是杯水车薪!

  德军装甲师一级的作战单位,才有机会得到一个排的“四轮马车”作为野战防空力量补充,压根不够!

  时间到了44年,欧洲战场的制空权逐渐被盟军掌控,德军变得更迫切需要数量更多、性能更好的自行高射炮,用于对抗无处不在的盟军战机。

  想办法,结果整出个“旋风”防空坦克的概念来,其实还是自行高射炮。

  四号坦克的炮塔被一个别名为“饼干罐”的多面体敞开式炮塔所取代,,4门20毫米flak38型高射炮布置在炮塔内。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