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狂暴工具
��指挥与控制1000架轰炸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此一来,千机大轰炸实际上是出动1000架轰炸机轰炸多个目标,而这么做的唯一好处就是能够让敌人无法拦截所有轰炸机群,要么集中力量拦截某一区域内的轰炸机,要么就把有限的防空力量消耗在无穷的战场上。为了提高轰炸机的生存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各个方向上的轰炸机群在同一时间到达,并且在同一时间展开轰炸行动。由此可见,“同时到达”不但是经验,也是千机大轰炸最基本、最简单的作战战术。

  当然,说简单的话,也只是战术本身,而不是具体实施过程。

  共和国天军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千机大轰炸的经验之后,却没有在太平洋战场上立即实施,关键就是不具备条件。要知道,在大陆战场上,天军不缺战略基地,有足够的地方部署1000架轰炸机,也有足够的通道来指挥与控制1000架轰炸机,而在太平洋战场上,特别是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除了没有足够的基地之外,还缺乏指挥通道。当然,这些问题都随着“盘古”号海上基地到来迎刃而解,并且在“库叶岛”号海上基地到来之后,具备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这里涉及到的就是千机大轰炸的护航战术。

  不管怎么说,轰炸机都是极易遭到攻击的目标,而且在遭到攻击的时候,轰炸机的自卫能力与手段非常有限。可以说,千机大轰炸的前提条件就是足够强大的护航力量。通过在大陆战场上的作战行动,天军总结了很多护航战术,并且对各种护航战术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各种情况下的适应性做了总结,再以此来编排最有效的护航作战方式,以提高护航作战的效率。

  对千机大轰炸来说,最为有效的护航作战就是在轰炸机群进入之前,用护航战斗机驱逐敌人的防空战斗机,至少确保敌人无法在某个方向上集中足够的防空战斗机,然后用少量护航战斗机伴随轰炸机群行动,就能确保轰炸机群顺利完成任务。按照天军制订的护航作战战术,在出动1000架轰炸机对付5个目标的情况下,需要10个大队的240架战斗机执行前进扫荡任务,另外还需要5个中队的60架战斗机伴随轰炸机群活动,因此只需要300架战斗机就能完成护航任务。

  由此可见,“库叶岛”号海上基地的到来,使千机大轰炸具备了实施能力。

  正是如此,在“库叶岛”号参与战斗的第一天,天军就组织了千机大轰炸,而且在1天之内进行了两轮轰炸,让所有轰炸机与护航战斗机都参与了战斗。因为每架轰炸机都配备了2个机组(后来发展到每架战斗机都配备2个机组),所以天军在5月12日,再次组织了两轮千机大轰炸,让全部轰炸机飞行员都熟悉、或者说重温了千机大轰炸的主要战术,特别是在进入战区之后与护航战斗机配合的战术。

  很明显,这两天的轰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