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不谋而合
5%以上,美国的军事工业产能占55%左右、共和国占到了70%左右。拿集团内部具有影响力的发达国家来做比较也很说明问题。西约集团中,除了美国之外,还有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与新西兰等5个发达国家,而且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均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属于主要工业国。在集约集团中,除了共和国之外,仅有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与苏丹等4个发达国家、而且只有巴基斯坦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强国”,其他国家都无完善的工业体系,更谈不上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体系了。这种现象也很好理解,毕竟集约集团是典型的“新兴国家集团”,连共和国都是典型的新兴工业国,更别说其他成员国了;西约集团则是典型的“老牌强国集团”,不但美国的传统强国、英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都是具有上百年、甚至数百年工业史的传统经济强国。
单就本国实力而言,美国根本不是共和国的对手。
不管杜奇威有多么自信,他也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国要想取胜,就得充分利用各同盟国的力量。
关键就在这里,要想利用盟国的力量,就得让盟国参战。
虽然按照西约集团的共同防御义务,所有成员国都有责任协助美国作战,但是在美国本土遭到攻击之前,其他成员国有权力选择协助方式,即可以不参战,仅为美国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西约集团与集约集团只控制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即便除掉欧盟与独联体,全球180多个国家中,还有近一半是中立国。虽然这些国家大多弱小得不堪一击,强大的也不过是巴西这种地区性强国,但是在世界大战中,这些国家的态度肯定会对战争进程与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能否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决定了美国能否笑到最后。
要想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就得拉开战线,让足够多的国家卷入战争。要让卷入战争的国家投靠美国,就得选择适当的战线,以及适当的方式方法。
结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即牵制共和国的军事力量,使共和国无法立即在太平洋战场上向美国发难,就不难明白杜奇威的选择了。
从军事角度出发,最理想的选择肯定是在南亚地区制造动乱。问题是,南亚早已成为共和国的“后花园”,即便是当初野心勃勃的“印度象”,也驯化成了马戏团的“小丑”。可以说,印度与共和国的关系,与墨西哥跟美国的关系非常相似,即在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历史矛盾不再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虽然从时间上来看,20年不足以让绝大部分印度人忘记那场战争带来的灾难,但是在大变革时代,20年足以让几乎所有印度人尝到变�
单就本国实力而言,美国根本不是共和国的对手。
不管杜奇威有多么自信,他也得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美国要想取胜,就得充分利用各同盟国的力量。
关键就在这里,要想利用盟国的力量,就得让盟国参战。
虽然按照西约集团的共同防御义务,所有成员国都有责任协助美国作战,但是在美国本土遭到攻击之前,其他成员国有权力选择协助方式,即可以不参战,仅为美国提供物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西约集团与集约集团只控制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国家,即便除掉欧盟与独联体,全球180多个国家中,还有近一半是中立国。虽然这些国家大多弱小得不堪一击,强大的也不过是巴西这种地区性强国,但是在世界大战中,这些国家的态度肯定会对战争进程与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总而言之,能否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决定了美国能否笑到最后。
要想争取到足够多的盟友,就得拉开战线,让足够多的国家卷入战争。要让卷入战争的国家投靠美国,就得选择适当的战线,以及适当的方式方法。
结合美国的战略需要,即牵制共和国的军事力量,使共和国无法立即在太平洋战场上向美国发难,就不难明白杜奇威的选择了。
从军事角度出发,最理想的选择肯定是在南亚地区制造动乱。问题是,南亚早已成为共和国的“后花园”,即便是当初野心勃勃的“印度象”,也驯化成了马戏团的“小丑”。可以说,印度与共和国的关系,与墨西哥跟美国的关系非常相似,即在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基础之上,历史矛盾不再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问题。虽然从时间上来看,20年不足以让绝大部分印度人忘记那场战争带来的灾难,但是在大变革时代,20年足以让几乎所有印度人尝到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