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千两
>   想想那些名种牡丹,不要说不退化,即便退化只有二成,放在京畿地带,会引起如何的轰动。

  “万物都有脉理,种如此,矿脉分布亦如此。”

  “此亦有理?”

  有个鬼的理,有了手机两张地图,什么样的矿找不到?

  “其他两处尚可,唯有灵寿,离前线亦不远矣,有许多寨、铺,你们前去务必小心,须两人前往。”

  “无妨,其乃位于真定府边上,至于前线,前方还有定州,且宋辽两国承平时久,最前线或有少许契丹人扰犯,然灵寿实则久安也。”

  刘昌郝点点头,但也不以为久安是好事……

  甜瓜下市后,四个牙人就要立即出发,先找到三种矿,再估算其成本,包括挖矿成本,运输成本,还有路上的过往税,吃拿卡要。回来后,刘昌郝酌情安排开采数量。理论上这几处皆是大矿,只要找到,储藏数量皆非常庞大,刘昌郝是要不了这么多的。特别是蛭石,即便买回来,还需加工一下,才能做基质。

  刘昌郝又说另一样重要的东西。

  “前几天,我们去京城,我在船上说,找到一样物事,可以名垂史册。”

  “是也,是何物?”

  “秋天,你们须安排两人去福建路寻此物,当地百姓将其视为观赏花卉,其名木棉,又曰棉花。”

  “元旦节你说过此物,吾未听闻。”

  “是它,当时你说是木绵,非木绵树之木绵,”刘昌郝拿来纸笔,写了棉与绵的区别:“此花一岁一枯荣,花谢后会结铃果,秋天铃果绽放,会吐出蚕丝般白色棉绒。”

  “它有什么作用?”

  “其效与木绵树之木绵相仿佛,然其高产者每亩能取一千两棉绒。”

  朱三正襟危坐,一个一千两,一个其效与木绵相仿佛,即便是普通人,也知道它的意义。

  “前些日,你言,百文钱一件衣服可抵裘衣,我不解,原来如此。”

  过年时,二妹舍不得脱那件二手裘衣,刘昌郝看得心痛,便想到了棉花。福建路似乎只将它当成花卉种,岭南黎人已经用它来纺织,因为是粗绒棉,纺织机械跟不上,他们便用蚕丝与棉花进行混纺,织出精美的吉贝、花被、缦布、黎幕。刘昌郝在京城还看到过,其价格几乎能与大食棉布相仿佛,一匹往往达到十几贯钱。刘昌郝还想到了细绒棉,但细绒棉也在美洲大陆呢,那么大的地方,即便花数万贯重金雇大海船去,也找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