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一千两
emsp; “其是极南作物,开封能种活乎?”朱三问。

  “能,产量会大跌矣,需数年时间育种,使之适应北方气候,便能广而推之。其在岭南更多,然我让你们去福建路寻种,一道五岭,始分温热,其于福建路得活,已始蜕化,减少育种改良时间。”

  “产量有一千两乎?”

  一千两便是62.5宋斤,80标准斤。以粗绒棉的产量与皮棉率,又是在宋朝,宋亩又略小,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刘昌郝想了一会说:“置于我家,一旦种子得以改良,我来种,能产一千两,广而推之,或许仅有六七百两,或者更低。三郎,将三斤棉绒充于大衣之中,能相当于一件上等皮裘保暖之功用。我言我家三代积善,其积亦小善,此所积才谓大善大功德。”

  “其利亦厚!”朱三是牙人,脑袋也好使唤,他立即说道。宋朝也用木绵充衣被,但木绵是什么价?低者每两七十多文,高者能达到一百多文!以木棉价计算,一亩棉花收入将会是天价。或以裘衣,也不用与裘衣比较,就与普通的皮衣、皮袄子相比较,一件差不多的新皮衣,最少也需两三贯钱。三斤不足五十两,十二三件皮衣!

  刘昌郝点头,才开始,它必然是暴利性作物,那怕自己会竭力推广,并没有抱着谋利的心态。不过自己有心推广,其利也厚,不用多久,便会有许多人种植。在另个时空,刘昌郝作为一个农民子女,还是比较敬佩张骞、宋真宗与朱元璋的,张骞从西域带来许多作物,宋真宗推广了占城稻,朱元璋推广了棉花。不要小看了其意义,就如土豆、玉米、红薯,在晚明皆陆续出现,但没人在意,导致北方饥荒,李自成造反,亡!

  也有麻烦,弹容易,棉弓,纺织且不管,中原地区有的是各色布匹,主要是轧花这一节。

  手机里有许多15-18世纪的纺织机械资料,但自己完成不了“保家卫国”子任务,无法解锁,看不到了,也不知道黄道婆的各色棉制品机械是怎么做的,只好慢慢摸索。

  此外,它虽然会起到保暖作用,终显得笨拙,不及皮毛轻快,当然,皮毛虽好,可价格更好。

  这件事若能办成,市易务、花谷久,或是其他人,皆不敢继续来打主意。

  不管变法是好还是坏,宋神宗并不是傻子,只是不会用人罢了。

  “其去福建路,山高水远,你们须小心。”

  “福建路非是岭南,无妨,”朱三拍着胸脯说道,那一年他们不出远门,只是今年会出得更远,路上虽有一些歹人,不过受害的,都是那些头脑不好的人,或财露了白,或得罪了当地人,或其他原因,说白了,皆是自找的,只要走官道,住驿站,小心一点,谁敢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