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
忠心耿耿之辈……”

  “重新拟。”李斯看也没看那枚简,径直就将那份名单打了回去,“上郡监御使冲秩级八百石,可调任总领,剩余人等由你们廷尉寺自行商议,务求刚正不阿,不偏不倚。”

  周青臣眉头一皱:“相国,黄冲才调任监御使数月,再行调动,会否叫人心生猜忌?”

  李斯冷冷一笑:“青臣,你最大的缺陷便是思虑过甚,以至于轻重不分。黄冲为何超拔至上郡?不就是为了李恪?如今李恪摆明要对阳周不管不问,黄冲留在上郡,有何用处?至于人心猜忌……墨家钜子尚且不惧,堂堂法吏,惧流言耶?”

  凭着一张巧嘴,李恪又一次搅动了大秦的风云。

  咸阳御使府,云中匈奴将军莫府,章台宫少府,雁门郡、上郡、薛郡、九江郡、黔中郡、长沙郡……半个天下全是喝彩的声音,人人口中皆是少年钜子的事迹,李恪之名,妇孺皆知!

  赚得盆满钵满的李恪快马回归上郡总指城,随手将新得的官印抛给张迁和憨夫,也不顾张迁喜极而泣的狼狈样子,一头扎进工棚,就此进入了漫长的闭关和等待。

  是日也,八月廿五,距离直道誓师开工,还剩下最后三十五天。

  ……

  九月开初。

  遥想始皇帝二十七年的九月,李恪还在为人生当中第一次纳租奔忙,那时,他的对手还是苦酒里一个小小的田典余。

  现在是始皇帝三十三年,六年时光,他成了钜子,结了婚,一言一行都有无数人关注揣摩,就连棋盘的对面,也成了李斯、冯去疾这样留名于史的能人俊杰。

  每每想起这些,李恪都想用咏叹调唱上一句:时光飞逝,日月如梭,转眼便是一九九七年。

  他在工棚里窝了整整十天,工地不看,甚事不想,养精蓄锐,终于等来了第一组往来汇合的人群。

  接了讯息,李恪整肃衣冠微笑而出,既不显得急迫,也不刻意拖延。

  只是来人却委实超出了他的预料。

  客厅之中,三人分左右对坐。

  右首陪坐的是张迁,从取到官印的那一刻起,他就自觉自愿地做起了李恪和工程的大管家,凡迎来送往,报备登记,都表现得当仁不让,憨夫也由此能全身心扑在总指城的修建上,反馈到工程,效果就是一日千里。

  而左边,首座之人李恪不识,长得细眉凤目,青衣薄衫,看起来大约二十五六。他很少说话,脸上的表情恬淡适静,隐约有种超然物外的学者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