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
/>
  相比之下,次席之人就显得健谈多了。

  那人脸上常有笑意,声音听来温蔼和顺,他有一副分外精致的五官,浓眉大眼,鼻梁挺翘,就是个子似乎稍矮一些,相比他的仪表气度,显得有些泯然人群。

  三年不见了啊……

  李恪脸上展开笑容,站在门口便出声呼喊:“曜与我说有佳朋远来,我还道来人是谁,却不想居然会是商山的高徒。平君,许久不见。”

  陈平脸上也是由衷的喜意,他与首席之人一道站起来,对着李恪深揖下拜。

  “商山道家陆衍、陈平,见过墨家钜子!”

  一番寒暄,众人落席,只不一会儿,李恪就从陈平口中知道是事情的因果由来。

  商山有四贤。

  东园公唐秉,擅《老子》,崇季真,通晓莫为之论,主张道德无为,是陆衍的座上恩师。

  夏黄公崔广,一生研接予之学,立义或使,常言天道有志,人为附庸,须得顺应天命方为本分,陈平这几年就是向他求学。

  绮里季吴实是庄子的信徒,号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历来只管勘悟,不论其他。

  甪{lu}里先生周术学的是《尸子》,专注寻求天地和宇宙的真实大道,这么多年,连学生都不曾收过一个。

  四人,四脉,故商山一脉向来有天下道家集大成之说,而在山中,又以莫为一系和或使一系这对冤家的论辩最为激烈。

  陆衍是唐秉最优秀的学生,陈平则是崔广最得意的弟子,两人皆已承师衣钵,虽未形成自己的思想,但闭门苦读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了太大的帮助。

  正巧这段时间,李恪闹腾得天下纷纷,两个年轻人一番商议,在征得了恩师同意后,便齐齐下山,来李恪处实践所学,看看莫为与或使,究竟是谁对谁错。

  李恪无语地看着这两个脸上云淡风轻,心里争强好胜的道学青年,很有些不明白庄子的思想在他们世界观的塑形过程中怎么就没能起上半点作用……

  不过骤得两位大贤,李恪暗地里早就乐开了花。

  他清了清嗓子,说:“二位兄长,小弟现在是大秦的官员,因为墨家的关系,在陛下和各府勋贵面前多少也算说得上话。二位既为仕途而来,我处有三三条路供二位摘选。”

  陈平的眼睛闪闪放光:“恪君,哪三条路?”

  “其一,我将二位举荐与陛下和郎中令蒙毅,以而为之才,最差也是大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