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来自另一处战场的消息
��刻拿下曹操有些心急,可是对于很多人而言他们并不担心最后的胜利,或者作为剧本上一个合格的配角,曹操的拼死抵抗完全是最为正常的剧本走向。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家伙那颗永不停息的心再一次蠢蠢欲动起来。
而且这一次,袁绍一次不知道是不是不经意间的行为更加深了这场争斗的火药味。
那便是袁绍将一直被“供奉”为袁绍军中首席文官的田丰下狱——这件事之前也有提到,可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袁绍的意料之中。
作为当年袁绍树立起的榜样,田丰也一直都兢兢业业为袁绍的霸业出谋划策,虽然暗地里大家也都在互相较劲,为了本方利益没少与哪怕身份颇为超然的田丰明争暗斗,但田丰袁绍军首席文官的地位却也还算牢固,至少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向袁绍提出“换人”的建议。
可谁曾想袁绍在一系列推波助澜之下竟然真的将田丰给一撸到底。
话就算是背后那些推波助澜者大概也不会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吧,毕竟他们也都已经习惯了田丰的存在,而且这种孤臣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私底下的计划,何必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额外树敌呢,最多也不过是让袁绍疏远他就足够了。
不定他们所选择的后继者上台后还需要田丰这样的老臣来稳定时局呢。
只不过这是他们之前的想法,当田丰的倒下已经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那些脑袋聪明到没有朋友的家伙立刻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那个烫手却又显赫的位置。
于是,原本就因为嗣子之争而变得有些分裂的外来派在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馅饼的诱惑下一个个都变得无比疯狂起来。
或许袁绍是打算改变之前的做法。不论是对本土派大将颜良文丑之死的冷处理,还是对依然坚守本土派阵营的高览的压制,亦或是对本土派名义上的领袖田丰突如其来的责罚,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跟随袁绍入主冀州的那些来自汝颖南阳一带的外来者在袁绍政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原本能够与他们争斗的本土派则在一系列的打击下开始变得势弱。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过于急于求成。或者这样的举动原本只是因为某些意外而产生的不够成熟的想法,总而言之由于“大清洗”后留下的蛋糕太多,以至于反而让分蛋糕的人变得更加疯狂,甚至不顾大战当前在后方做出很多令人不知道该如何评述的事情。
比如信都某个叫做审荣的屯长便举报许攸的家人索贿,声称只要给他们五百金,他们就能够让许攸保举审荣成为信都城卫军的副指挥官,虽然不是什么太过显赫的职位,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捞钱的话,这个位置的油水倒也的确很足。可以只是索要五百金的确并不算贵。
而且这一次,袁绍一次不知道是不是不经意间的行为更加深了这场争斗的火药味。
那便是袁绍将一直被“供奉”为袁绍军中首席文官的田丰下狱——这件事之前也有提到,可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不知道是不是还在袁绍的意料之中。
作为当年袁绍树立起的榜样,田丰也一直都兢兢业业为袁绍的霸业出谋划策,虽然暗地里大家也都在互相较劲,为了本方利益没少与哪怕身份颇为超然的田丰明争暗斗,但田丰袁绍军首席文官的地位却也还算牢固,至少没有人敢于明目张胆向袁绍提出“换人”的建议。
可谁曾想袁绍在一系列推波助澜之下竟然真的将田丰给一撸到底。
话就算是背后那些推波助澜者大概也不会想到效果会这么好吧,毕竟他们也都已经习惯了田丰的存在,而且这种孤臣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私底下的计划,何必在不必要的情况下额外树敌呢,最多也不过是让袁绍疏远他就足够了。
不定他们所选择的后继者上台后还需要田丰这样的老臣来稳定时局呢。
只不过这是他们之前的想法,当田丰的倒下已经是既成事实的情况下,那些脑袋聪明到没有朋友的家伙立刻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那个烫手却又显赫的位置。
于是,原本就因为嗣子之争而变得有些分裂的外来派在这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馅饼的诱惑下一个个都变得无比疯狂起来。
或许袁绍是打算改变之前的做法。不论是对本土派大将颜良文丑之死的冷处理,还是对依然坚守本土派阵营的高览的压制,亦或是对本土派名义上的领袖田丰突如其来的责罚,一切的一切都在表明,跟随袁绍入主冀州的那些来自汝颖南阳一带的外来者在袁绍政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原本能够与他们争斗的本土派则在一系列的打击下开始变得势弱。
可是也不知道是不是过于急于求成。或者这样的举动原本只是因为某些意外而产生的不够成熟的想法,总而言之由于“大清洗”后留下的蛋糕太多,以至于反而让分蛋糕的人变得更加疯狂,甚至不顾大战当前在后方做出很多令人不知道该如何评述的事情。
比如信都某个叫做审荣的屯长便举报许攸的家人索贿,声称只要给他们五百金,他们就能够让许攸保举审荣成为信都城卫军的副指挥官,虽然不是什么太过显赫的职位,但是如果真的想要捞钱的话,这个位置的油水倒也的确很足。可以只是索要五百金的确并不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