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来自另一处战场的消息

  只要能够把事情办成的话。

  可既然被举报了,那么显然事情并没有办成——那个许攸家负责受贿的家仆显然将消息不只卖给审荣一个人,而没有什么根基,自身的能力也只能是一般的审荣自然无法竞争得过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不但赔掉了东挪西凑才弄齐的五百金,而且还被许家人嘲笑成“穷子”。

  “穷子”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严重到了什么程度,对于这件事堪称是如获至宝的信都留守。监军孟岱如获至宝,立刻将许攸留在信都的家人全部下狱。然后在消息尚未传到官渡的时候便将这些人全部处理。

  其实比起支持大公子袁谭的郭图,许攸虽然同样与支持三公子袁尚的逢纪争夺田丰下狱后留下的那个位置,但许攸对于两位最有希望继承家业的袁家公子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或许比起现在就下注,自视甚高又或者是不愿意轻易参与到这趟浑水里的许攸显然认为就算自己不参与其中,不论哪一位公子继位。他凭借自己的能力也依然能够继续得享高位。

  所以如果按照阵营划分,与逢纪的关系颇为不错的孟岱怎么也不应该下手如此狠辣,就算真的将许攸的家人下狱,也应该好好招待,至少最后依然被袁绍下达了什么处决的命令。也算是与许攸之间留下了一线和解的机会,也不会将他推向三公子一党的对立面。

  可惜孟岱终究还是这么做了,而且做的是又快又彻底,可以除了许攸之外,基本上做到了对许攸在冀州家族的“斩草除根”,让双方之间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

  而令孟岱下定决心的,归根到底还是源于许攸身上——这位在袁绍尚且还属于政治新人时便与之平辈论交的友人可以是袁绍绝对信赖的心腹,再加上自身又极其富有才华,可以平日里那绝对是眼高于,就算偶尔发出几声“袁氏基业三分在我谋划”也并非全无可能。就算是被尊为冀州文官之首的田丰,若不是了解袁绍的目的,许攸大概连表面的尊重都不会对其维持下去,毕竟就算是田丰,那也是才华略逊他许攸半筹的人物——这对于许攸而言那当然是相当高的评价,其余如逢纪、郭图之辈那就根本是“碌碌无为之人”。

  可想而知如此的许攸就算不是刻意而为,想要在不知不觉中得罪一大票人也实在是太过容易,暗地里咬牙切齿想要给他些颜色瞧瞧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结果就是作为这类人当中一员的孟岱找到了一个好机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问题。

  对于这样的事情,就算是袁绍也觉得非常为难——你重责孟岱吧,人家那是有理有据,许家人更是对索贿一事那是供认不讳,相关的人证物证更是齐全完备,甚至还有一些额外的黑材料,虽然达不到谋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