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遭遇
��大军的进bī,大西军群龙无首不得不向南撤退,此时大西军后面是穷追而来的清军,前面则是凭借长江扼守的南明军队。大西军几乎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彼时军人心混乱,士气低迷,不少大西军在四川招收的士兵都纷纷开了差,更有不在少数的军官携金潜逃。面对此危局。齐豪却坚定的相信大西军不会败亡,他竭力约束部下,使得其部成为少数几支没有士兵逃跑的营头,得到艾能的夸赞。

  为了应对危局,张献忠养子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四人一致决定把干涉大西军指挥的张献忠皇后和臣相汪兆龄处死,四人也同时各自恢复原姓。形成大西军由四将军领导的体制。四人孙可望原来的地位和威信较高,年纪稍大,又读书识字,故而被李定国、刘秀、艾能共推为首,成了大西军余部的最高指挥者。

  解决了内患后,大西军余部在孙可望、李定国、刘秀、艾能的领导下,集于四川綦江,收集溃散,重整队伍。在此次重整,张献忠所设的120营被裁撤,齐豪所部被直接拨入艾能麾下tiáo用。其后,在孙可望等人指挥下,重整后的大西军一举击破据守重庆的南明总兵曾英部,曾英落水淹死,部众溃逃,大西军由此渡过长江天险,进入遵义。由于清肃亲王豪格派遣的军队追踪而来,大西军继续南撤,进入贵州,顺利地占领了省会贵阳。

  明贵州按察使张耀、布政司参议曾益、都指挥使陈瑞征等逃到定番州,拼凑了一批兵马负隅顽抗大西军。孙可望遂派定北将军艾能领兵进攻这这股明军残兵。此战,齐豪被艾能委以前锋,于二月十二日率先攻克定番,生俘贵州按察使张耀。后困所占地区地方残破,到处是一片荒芜,军粮食接济不上,艾能被迫带领齐豪等人回师。

  大西军在贵阳安整期间,云南发生土司沙定洲造反事件,致使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孙可望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大西军开进昆明,四将军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秀称抚南王,艾能称定北王。原各王麾下所属仍由各王直接提制。

  顺治四年,孙可望派刘秀出征川南,同年大西军与南明永历朝廷展开联合抗清的谈判。

  永历二年(伪顺治五年)五月,艾能率领齐豪等将出征东川土司叛乱,结果兵马进至东川府三十里处,突然遭遇埋伏道路两侧的禄氏土兵袭击,前锋将齐豪率部拼死抵御,掩护军后撤,岂料禄氏土兵携有大量染毒箭枝,艾能于后退途被土兵毒箭射,连夜抬回昆明,结果不治身亡。

  艾能战死后,孙可望、李定国、刘秀三人大怒,增派兵马再次进攻东川,此役原定北王麾下诸将带罪立功,齐豪为洗主将阵亡之耻,亲自带人攀爬绝壁道,一举从后击溃散禄氏土兵。彻底占领东川及其附近各县。

  东川之战后未过多久,艾能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