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个毕业生的独白:我是支持孔逸晨的!
�十次,每次少则半小时,多至四五个小时,这更是除去了许多集体性会议之外的,恶心。”

  “哈哈哈,楼上,尼玛,咱们真是亲兄弟,你是那个学校的。”

  “哈哈哈。我们学校也这样啊,比如:某某企业要来学校或者学院有个什么挂牌仪式需要观众,某某学者教授来学校或者学院讲座若人气不够则需要观众,有某某代表大会需要观众,某某晚会有外来领导出席需要观众……总之一句话,大家不愿意去看去参加的东西往往需要观众,有“重要人士”参与需以人气来撑场面的场合势必需要观众。”

  “吼吼吼,是不是每每是相关部门一个电话过来,就是每个班“必须至少”多少名同学在几点之前到场之类云云,每一次惹得学生中间怨声载道,却又不得不违心为之,妈的,老子是班长,老子就是叫人人不去,自己一定要去的那个。”

  “妈的,我就想问一句,既然和学生没关系,为什么非要有许多学生在场?既然不精彩,为何要非要伪装成万人空巷?既然“观众”不愿意来观,为何又要强迫为之?”

  “如果我在学校里,能够遇到几个负责人的老师,哎!”

  “华国之大学,难兄难弟也!”

  “孔逸晨,我辈楷模!”

  “復旦,真自由之精神!”

  “哎!!!!”

  “终归到头还是需要去复习,老子是要考研的人类,虽然这是一种悲哀,我却没有那样的胆量!”

  “如能以一己之力挽救中国,那么孔逸晨是好样的,就怕此事过后,依旧的风平浪静!如果真是那样,该何去何从?”

  “他一点会后悔的,我是二本生,我们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想考上复旦,高考没搞好,考研人家不要,虽然我对这种985,211的歧视很不满,但事实就是事实,而且就算是名校也是有缺点的,不过优点肯定更大些!要不然怎么会被称为名校呢?”

  “说实在的,我都不知道我学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连老师都说我们学的是过时的,哎!!!我可能就是想要个毕业证吧!”

  “父母期望太大,不毕业,就感觉白读10年的书了,总之自己感觉也太可惜!”

  ……

  ……

  一条接一条,网友的爆炸持续着。

  当然,论起心情,最复杂的人恐怕就是復旦的学生了,他们无数的人在这一晚读懂了復旦官博的铺垫意义,特别是最后一条对于他们简直就是打击,深沉的打击,復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