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看似不重要的应对(一)
是有点脑子的人换了是他王慎,立即就会破口大骂张浚,并拜倒在地,投入杜充门下。

  不过,这种事情王慎是做不出来的。他可是个有雄心和野心的人,统帅千军万马,怎肯自坏名声。在古代,改换门庭是要为世人所不齿的。

  而且,如此一来,自己就牵涉进朝廷文官大姥之间的政治斗争,这可是宋朝武人的大忌。到时候,不但要受到文官们的严厉打击,只怕赵构也会对自己留个心眼:你一个带兵的将领勾结朝廷大员,究竟想干什么?

  至少就目前而言,这个后果王慎承受不起。

  想到这里,王慎故意装出激愤的神情,然后又瞬间掩藏了,换上恭敬模样:“不敢,金人侵我大宋,毁我家园,屠戮百姓,我等皆有守土抗敌之责。”

  杜充虽然在历史上名声极坏,人品也极其低劣。后人在书中提到此人,都以心胸狭窄、残暴、无能一句定论。但其实,在这个年头,能够以科举入仕,官至一府正印官。又统帅着南宋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进政事堂为右相,又岂是一个庸碌之辈。

  王慎面上一闪而逝的怨愤如何瞒得住他,心中自然明了,也很满意:这王慎为人倒是精明,也知道武人的本分。

  当下,他就不再在这个话题上深入下去。面上重新浮现出笑容,道:“张德远当初不赏你,想必也有他的考量。而且,金军南侵江淮,他手头事务也是繁忙,且将你的事搁在一边。也对,他是没有带过兵的,很多事情也不甚清楚。这带兵打仗讲究的是赏罚分明,否则,士卒不信、不服、不敬,人心就要散了。平定淮西,有功不赏这件事,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朝廷是不会忘记你们这些有功将士的。”

  王慎:“相公说得是。”

  按道理,杜充说出这话之后,必然会对建康保卫战论功行赏,王慎也有这个心理准备,正琢磨着接下来该向他要点什么好处。

  可是,杜充却按下不表,只让扈从给王慎煮了茶,陪着吃起茶点,闲聊起来。

  王慎是个沉得住气的人,杜充不提,他也不问,只小心地说着话。

  半天,杜充突然问:“王慎,听你口音是河北的,却不知是何方人氏,家中可还有亲眷?”

  王慎知道杜充这是在探自己的底,心中一凛,道:“回相公的话,属下乃是河北西路定州唐县人氏,家中老小早已死在战火之中。如今孑然一生,苟全性命于乱世。”这话他以前同别人也说过许多次,定州乃是北宋和辽国反复拉锯区。特别是童贯北伐的时候,那一带又是大战场。经历过惨烈的战火之后,早已经打成废墟,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如今,那里又被金国占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