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OO章 星火
六月的天时已尽,但京都长安的鸣蝉声还在声嘶力竭的叫着,虽然已经一脚踏入三秋的孟秋,但只要还没立秋,七月就依然流火。
京都的新闻也和天气一般,喧热不冷,但不是说一个新闻持续的时间久,恰恰相反,能让京都人超过十日关注的就绝对是大新闻。因为京都吸引人的事太多,大到朝廷要试行安居房低息贷款这种影响小民“住”的大政策,中到交通司决定增开一路公共马车的便民小政,小到丈夫为私生子分财产被妻子告到京兆府这种家长里短……都能让京都百姓津津乐道一阵。但今日还热议的,可能明日就过时了——“新闻”这个词就是长安人创出来的,新近发生的事,人们闻而议之,关键就在一个“新”,曾子都说了,“日日新,又日新”,那就是要每日一新闻。京都百姓果然是最有知识的百姓,公利图的书没白读,连《大学》的原文都能引用,还能活学活用,只是这解释……实在让儒生们哭笑不得。
但这次的新闻却是热了很久,从六月上旬传出来,进了七月都还在议论,坊间的小民百姓不知道最初新闻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没人怀疑这个新闻的真实性,因为他们周围认识的人都在说——当听到一个人,两个人说还不信,但听到三个人说,就有些信了,而当十个人、几十个人都在说时,心里十成十的信了,最主要的是新闻里的内容他们听得心动,打从心里希望那是真的。
更何况,听说那是孙药王孙老神仙的弟子上书给朝廷的……这肯定不是瞎说,只有药王的弟子才提得出来。朝廷前些日子还下了敕榜呢,出榜表彰那些在霍乱瘟疫中立功的人员,其中就有至元道师,这上书肯定是她提给朝廷的没错!
“药王老神仙保佑啊,保佑您的弟子上书通过。”
那受过孙药王惠及的庶民百姓都在家里拜着孙药王的长生牌位,每天都要拜一拜祈求保佑家里人无病无痛,现在多了一样:保佑那个公利卫生通过实施。
这件事不仅在京都热议不绝,而且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书信传递,小报私传,向外传开去,再加上有心人的暗底推动,便如星星之火般,传播洒向京都以外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可以“轰”的一声燃起来,成为燎原大火。
……
郑严生就是这些星星之火中的一点火星。
他和母亲租住在西城平民坊的一个小院子里,听说这件事比起同坊的庶民邻居更早,得到的消息也比他们全面,因为他是全国最高的医学学府——帝国医学院的一名学子。
学校历来是消息流通的地方,何况帝国医学院的学子中有不少是有出身和来历的,虽然比不上国子监和太学,但是这件新闻本身和“医”相关,医学院的学子们当然很关注,人人都�
京都的新闻也和天气一般,喧热不冷,但不是说一个新闻持续的时间久,恰恰相反,能让京都人超过十日关注的就绝对是大新闻。因为京都吸引人的事太多,大到朝廷要试行安居房低息贷款这种影响小民“住”的大政策,中到交通司决定增开一路公共马车的便民小政,小到丈夫为私生子分财产被妻子告到京兆府这种家长里短……都能让京都百姓津津乐道一阵。但今日还热议的,可能明日就过时了——“新闻”这个词就是长安人创出来的,新近发生的事,人们闻而议之,关键就在一个“新”,曾子都说了,“日日新,又日新”,那就是要每日一新闻。京都百姓果然是最有知识的百姓,公利图的书没白读,连《大学》的原文都能引用,还能活学活用,只是这解释……实在让儒生们哭笑不得。
但这次的新闻却是热了很久,从六月上旬传出来,进了七月都还在议论,坊间的小民百姓不知道最初新闻是从哪里传出来的,但没人怀疑这个新闻的真实性,因为他们周围认识的人都在说——当听到一个人,两个人说还不信,但听到三个人说,就有些信了,而当十个人、几十个人都在说时,心里十成十的信了,最主要的是新闻里的内容他们听得心动,打从心里希望那是真的。
更何况,听说那是孙药王孙老神仙的弟子上书给朝廷的……这肯定不是瞎说,只有药王的弟子才提得出来。朝廷前些日子还下了敕榜呢,出榜表彰那些在霍乱瘟疫中立功的人员,其中就有至元道师,这上书肯定是她提给朝廷的没错!
“药王老神仙保佑啊,保佑您的弟子上书通过。”
那受过孙药王惠及的庶民百姓都在家里拜着孙药王的长生牌位,每天都要拜一拜祈求保佑家里人无病无痛,现在多了一样:保佑那个公利卫生通过实施。
这件事不仅在京都热议不绝,而且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书信传递,小报私传,向外传开去,再加上有心人的暗底推动,便如星星之火般,传播洒向京都以外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可以“轰”的一声燃起来,成为燎原大火。
……
郑严生就是这些星星之火中的一点火星。
他和母亲租住在西城平民坊的一个小院子里,听说这件事比起同坊的庶民邻居更早,得到的消息也比他们全面,因为他是全国最高的医学学府——帝国医学院的一名学子。
学校历来是消息流通的地方,何况帝国医学院的学子中有不少是有出身和来历的,虽然比不上国子监和太学,但是这件新闻本身和“医”相关,医学院的学子们当然很关注,人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