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OO章 星火
�议论,赞同、支持的占大多数,至于流传出来的宰相们担心国家财政不能担负的问题学生们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这件事对民众的利益,当然这个“民众”包括他们自己在内。

  虽然他们入了学籍已经是“士”,但有出身背景的医学生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学子的家中都没有富有到不用担心生病请医吃药花钱的程度。再者,这个体制的建立,更能保障他们这些医学生毕业后留京的机会更大,不是每个人都优秀到可以进京兆医官局,甚至进太医署,就连留校任教都是有名额的,如果建立起公利医馆、卫生保健站,每个坊一个站,京都有三百六十坊,就算他们争不到公利医馆的职位,难道连坊区保健站的职位都争不到?如此就不用分配地方离开京都了。虽然一些大城市的医官局也不错,但再怎么也比不得京都,这可是帝国的中心。

  郑严生的性格比较沉默木讷,同窗们议论热烈,他的发言却很少。但谁都不知道,这位青年心中早已燃烧起了火苗,从开始就在密切关注,并默默记下周围同窗的议论和反应。

  不久,帝国医学院便有消息在底下传,说政事堂里反对这项议案最坚决的,是中书左卿郑执中和门下左仆射张夷直,中书令裴昶和门下侍中崔希真目前还没表态,当前也正是因为这两位宰相表示“如果国家财政能支持,就可以考虑”的态度,才使这项议案围绕着财政是否能支持在讨论争吵吴限宇宙最新章节。

  但所谓的国家财政能否支持,一些很有背景的学子私下透露,这个是有水分的,当宰相们不愿意的时候,财政就不能支持;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不能支持也那得支持,从其他地方削夺预算过来,总之是有办法——端看宰相们愿不愿意。明显的,这议案对世家没什么利!有钱还不如投到其他有利的项目去,比如造船预算,修路,疏浚运河,更先进的航海仪研究啊等等,呵呵,这都是能促进世家贸易流通的,还有帝国技研院,每年几百万贯往里面扔,也没见宰相们心疼,说财政不能支持,因为有了成果就是大利润啊……

  没有人知道,沉默的郑严生心中已经出离愤怒了。

  他的出身挺高贵,是甲姓荥阳郑氏的旁支子弟,但已经出了五服,并且从祖父那辈起他们这房就凋敝了,而他父亲二十五岁时意外染上了肝病,治病耗光了家里的钱财,虽然得了族里一些接济,但止不住一直往窟窿里丢钱,很快族中不再免费供给养肝药材,只是每月多支十贯钱,这在平民家也是笔巨款了,但对他父亲的病却是不够用的,终于在他十岁那年父亲去世。郑严生因此立志学医,十五岁考入了河南道医学堂,后来又考上京都长安的帝国医学院,母亲将家里房子卖了,加上族里当年给的安葬抚恤费还有剩余,带上祖母和他入长安,如今祖母已病逝,母亲也一身病,郑严生只能尽量为母亲减轻病痛,并期望自己早点毕业就职,有钱了就能给母亲买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