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萧氏河西
r />
萧琮想起她花心思收集的吐蕃诗歌,还让蕃僧译成唐语了,心里欢喜,眉间悒色便不觉消去,看着她笑道:“阿琰就收集些长安趣闻吧,回来给我说。”
“好。”萧琰笑声应道。
兄妹俩掉转马头,在侍卫拥随下回城。
次日一早,萧琰照例去睿思堂给父亲请安,父子几人用完朝食后,分去各处,萧昡带了萧琰去宗庙山上,拜见堂叔祖萧勰。
萧勰一袭青色大袍,立在宗庙前的广场上沉厚如山,对萧昡道:“三郎你自去。十七我带去经道堂,十二月半再返回。”
“有劳四叔。”萧昡抬手行了一礼,转身看向萧琰,目光深沉幽邃,道,“阿琰,去经道堂后,要细心体味。无论文武,皆是用以载道,兰陵萧氏的精魂,存在于道中。”
“是,父亲。”萧琰郑重应声,长揖行礼。
萧昡在她起身时拍一下她肩,离去。
萧勰带着萧琰出城。
出了西门往西驰出十多里,就见沟渠纵横中,田连阡陌,又有果园和桑林,还有从高昌引进种植的瓜地、绵田。经过河西数代人的开垦,这里的草原已经成了盛产稻桑的农耕之地,不止有汉人农户,还有鲜卑、回纥、铁勒、羌人、氐人、匈奴人、吐谷浑人的部族在这里化牧为耕,落村而居。各族的村落都有通婚,很多胡裔的语言姓名习俗都已经汉化,只有部分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语言和风俗。出现在田间的农夫,很难从外表上辨出他们的族裔,如果哪个农夫被叫作“胡人”,他很可能抡起锄头跟你干架。
因为“胡、夷、蛮、番”是汉人对野蛮人的称呼。
但化牧为耕的胡裔们认为自己是“士农工商”中的“农”了,比“工商”地位还高,竟然叫我是“野蛮人”,非把你揍个乌眼青不可。
“河西已经没有胡了。”萧勰在驰马中说出这一句。
他带着萧琰沿着一条主渠而行,两人的骑术都很高明,□□骏马也是千中挑一的良驹,顺着蜿蜒的河渠奔行完全没有问题。
他放缓马速,一边前行,一边与萧琰说话:“这条渠叫徕渠,是河西先祖、首代梁国公修建。——知道为什么叫‘徕渠’?”
萧琰听四哥说起过先祖萧铖的事迹,答道:“徕,招徕也。先祖起名徕渠,是‘招徕诸族之民,使之事本’——农耕即大本。”
萧勰道:“不错。”
马鞭往远处指点,“那里,那里……西城外有永定渠,北城外有萧渠,东城外�
“好。”萧琰笑声应道。
兄妹俩掉转马头,在侍卫拥随下回城。
次日一早,萧琰照例去睿思堂给父亲请安,父子几人用完朝食后,分去各处,萧昡带了萧琰去宗庙山上,拜见堂叔祖萧勰。
萧勰一袭青色大袍,立在宗庙前的广场上沉厚如山,对萧昡道:“三郎你自去。十七我带去经道堂,十二月半再返回。”
“有劳四叔。”萧昡抬手行了一礼,转身看向萧琰,目光深沉幽邃,道,“阿琰,去经道堂后,要细心体味。无论文武,皆是用以载道,兰陵萧氏的精魂,存在于道中。”
“是,父亲。”萧琰郑重应声,长揖行礼。
萧昡在她起身时拍一下她肩,离去。
萧勰带着萧琰出城。
出了西门往西驰出十多里,就见沟渠纵横中,田连阡陌,又有果园和桑林,还有从高昌引进种植的瓜地、绵田。经过河西数代人的开垦,这里的草原已经成了盛产稻桑的农耕之地,不止有汉人农户,还有鲜卑、回纥、铁勒、羌人、氐人、匈奴人、吐谷浑人的部族在这里化牧为耕,落村而居。各族的村落都有通婚,很多胡裔的语言姓名习俗都已经汉化,只有部分保留着他们祖先的语言和风俗。出现在田间的农夫,很难从外表上辨出他们的族裔,如果哪个农夫被叫作“胡人”,他很可能抡起锄头跟你干架。
因为“胡、夷、蛮、番”是汉人对野蛮人的称呼。
但化牧为耕的胡裔们认为自己是“士农工商”中的“农”了,比“工商”地位还高,竟然叫我是“野蛮人”,非把你揍个乌眼青不可。
“河西已经没有胡了。”萧勰在驰马中说出这一句。
他带着萧琰沿着一条主渠而行,两人的骑术都很高明,□□骏马也是千中挑一的良驹,顺着蜿蜒的河渠奔行完全没有问题。
他放缓马速,一边前行,一边与萧琰说话:“这条渠叫徕渠,是河西先祖、首代梁国公修建。——知道为什么叫‘徕渠’?”
萧琰听四哥说起过先祖萧铖的事迹,答道:“徕,招徕也。先祖起名徕渠,是‘招徕诸族之民,使之事本’——农耕即大本。”
萧勰道:“不错。”
马鞭往远处指点,“那里,那里……西城外有永定渠,北城外有萧渠,东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