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中)
>
[14]翳形术:即所谓隐身法。翳,荫蔽。
[15]“世之讲此道”句:意思是,世间讲占卜之道而能准确无误地预言
别人生死的人,能有几个?爽,差错,过失。
野狗
于七之乱[1],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
兵宵进[2],恐罹炎昆之祸[3],急无所匿,僵卧干死人之丛,诈作尸。
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4],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
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5]:“奈何!”俄
顷,蹶然尽倒[6],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
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
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
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7],掩口负痛而奔,吐
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
不知其何物也。
【注释】
[1]于七之乱:指清顺洽年间山东半岛地区于七领导的一次颇具规模的农
民起义,自首事至失败,起伏持续达十五年之久。于七,名乐吾,字孟熹,
行七。明崇祯武举人,山东栖霞县人。顺治五年(1648),他领导起义农民
占据锯齿山。七年(1650),攻宁海,杀死登州知州。后清政府笼络招抚,
授于七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不堪压迫,再度起事,以锯齿、
昆嵛、鳌、招虎诸山为根据地,活动范围及于栖霞、莱阳、文登、福山、宁
海等县。清廷命禁军及山东总督统兵会剿。康熙元年(1662)春,于七溃围
逃去。起义失败后,清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血腥屠杀。事见《清
史稿》、《山东通志》、《续登州府志》、《栖霞县志》等书有关记载。[2]
大兵宵进:围剿义军的清兵夜间进发。大兵,指清政府军队。[3]炎昆之祸:
玉石�
[15]“世之讲此道”句:意思是,世间讲占卜之道而能准确无误地预言
别人生死的人,能有几个?爽,差错,过失。
野狗
于七之乱[1],杀人如麻。乡民李化龙,自山中窜归。值大
兵宵进[2],恐罹炎昆之祸[3],急无所匿,僵卧干死人之丛,诈作尸。
兵过既尽,未敢遽出。忽见阙头断臂之尸[4],起立如林。内一尸断首犹连肩
上,口中作语曰:“野狗子来,奈何?”群尸参差而应曰[5]:“奈何!”俄
顷,蹶然尽倒[6],遂寂无声。李方惊颤欲起,有一物来,兽首人身,伏啮人
首,遍吸其脑。李惧,匿首尸下。物来拨李肩,欲得李首。李力伏,俾不可
得。物乃推覆尸而移之,首见。李大惧,手索腰下,得巨石如碗,握之。物
俯身欲龁。李骤起,大呼,击其首,中嘴。物嗥如鸱[7],掩口负痛而奔,吐
血道上。就视之,于血中得二齿,中曲而端锐,长四寸余。怀归以示人,皆
不知其何物也。
【注释】
[1]于七之乱:指清顺洽年间山东半岛地区于七领导的一次颇具规模的农
民起义,自首事至失败,起伏持续达十五年之久。于七,名乐吾,字孟熹,
行七。明崇祯武举人,山东栖霞县人。顺治五年(1648),他领导起义农民
占据锯齿山。七年(1650),攻宁海,杀死登州知州。后清政府笼络招抚,
授于七栖霞把总。顺治十八年(1661),于七不堪压迫,再度起事,以锯齿、
昆嵛、鳌、招虎诸山为根据地,活动范围及于栖霞、莱阳、文登、福山、宁
海等县。清廷命禁军及山东总督统兵会剿。康熙元年(1662)春,于七溃围
逃去。起义失败后,清廷株连兴狱,对该地区人民进行血腥屠杀。事见《清
史稿》、《山东通志》、《续登州府志》、《栖霞县志》等书有关记载。[2]
大兵宵进:围剿义军的清兵夜间进发。大兵,指清政府军队。[3]炎昆之祸:
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