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上)
�怒,伸巨爪

  攫公。公少缩。鬼攫得衾,捽之,忿忿而去,公随衾堕,伏地号呼。家人持

  火奔集,则门闭如故,排窗入,见状,大骇。扶曳登床[11],始言其故。共

  验之,则衾夹于寝门之隙。启扉检照,见有爪痕如箕,五指着处皆穿。既明,

  不敢复留,负笈而归[12]。后问僧人,无复他异。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山魈(xiāo消):也作“山臊”。传说中的山怪。《正字通》引《抱

  朴子登涉篇》:“山精形如小儿,独足向后,夜喜犯人,名曰魈。”今本

  《抱朴子》“魈”作“魈”。《荆楚岁时记》、东方朔《神异经》“魈”并

  作“臊”。山东民间视为恶鬼,方志中多载春节燃爆竹以驱山魈事。如《商

  河县志》:“正月元旦……五更燃爆竹,以驱山魈。”

  [2]肄(yi艺)业:修习学业。《左传文公四年》:“臣以为肄业及之也。”

  杜预注:“肄,习也。”

  [3]麦秋:麦收季节。《礼月令》:“孟夏麦秋至。”秋,指农作物成

  熟之期。

  [4]粪除:扫除。

  [5]扃(jiong炯)扉:插门。扃,门插关。下文“失扃”,意思是忘了

  插门。

  [6]万籁俱寂:什么声响都没有。

  [7]注念间;专注凝思之时。

  [8]睒(shǎn闪)闪:像闪龟一样。《胶澳志方言》(民国本):“电

  光曰睒。”

  [9]齿疏疏:牙齿稀稀拉拉。疏,稀。

  [10]缶(fou否):一种口小腹大的盛器。

  [11]扶曳(yè叶):挽抉拖拉。

  [12]负笈(ji及):背着书箱。笈,书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