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义之所至
  顾诚心说肯定是那天上外语课的时候,自己的口若悬河,导致妹子觉得他无所不知。

  他斟酌了一番措辞,很快有了思路。

  “最近这两年,或许是经纪公司扶持solo音乐人的最后黄金期了。你肯给公司签长约,让公司看到收益,将来公司才会更多地扶持solo艺人。

  如果公司捧红了你,你却跳槽,就会把公司逼进从此只敢扶持、压榨组合的地步——那么将来的后辈,都算是被你坑了。就算法律上你没有错,但是史笔如铁,何必呢?”

  “我……我没听懂,为什么是‘扶持solo音乐人的最后黄金时期’呢?还有我签不签长约,会有那么大的影响么?”

  权宝雅直接吓懵了,没想到她的选择,还会被上升到历史高度。

  顾诚心里,却是明镜也似的。

  历史上,最后一批辉煌到爆的华夏、东夷歌星几乎都是2000年以前出道的,最晚不过2002年。只有扶桑国,因为盗版打击非常严厉、对互联网音乐的压制比较狠,所以这方面比华夏和东夷更古风一点,还能红几个中岛美嘉之类的新世纪歌姬。

  互联网的寒冬期,恰恰是个性音乐的春天——因为网络股被集体胖揍,盗版源单靠盗版站的广告费都活不下来,大批倒闭。让传统唱片业反而苟延残喘了两年。

  而历史上等到2003年之后互联网春天再次来临,实体唱片业终于迎来了永远不可逆转的毁灭性打击。

  然后,东亚各国此后20年再也没有出过和周洁伦、蔡依琳、权宝雅、滨崎步那个级别的solo巨星了。偶尔有销量人气很高的,也都是昙花一现,或者是从组合里先混出头的,不可能达到周洁伦那样持续登顶十几年。

  这番“预言”顾诚不能和权宝雅说,但是其中的道理可以说。

  权宝雅听得很仔细,似乎感同身受,还有点小伤感:“为什么互联网发达了之后,经纪公司就会开始只扶持组合、不扶持solo了呢?我不相信!我不相信!”

  顾诚拉开窗帘,让早春的阳光洒进来,背对着权宝雅说:

  “很简单,传统唱片业时代,经纪公司有很多可以钳制艺人的资源。比如唱片厂、线下铺货渠道。艺人哪怕想背叛大唱片公司,背叛成本也会很高。这种情况下,经纪公司就比较敢于在艺人身上投资宣发资源。

  在文学领域,也是这样。纸质书时代,发行商可以通过书号、出版社、印刷厂、书店渠道等环节,钳制作家,所以作家基本上不会红了之后就漫天要价。

  可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