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许哲飞快的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夏家的族史,对于这个从先秦就存在并且在多年战乱和动荡中依旧保存完好的家族致敬一分钟,脑子里就大概的有了个猜想。只是这想法在大明朝有些异类,许哲还是小心的问了一句。

  “退之的意思,是希望可以和天湖书院接洽外院的学子出路吗?”

  “不止是学子出路。”应该是得到了家族的支撑,夏殿江答得很有底气:“夏家愿意承担学子在院的一切开支,以及学子提出的一定范围内的生活借款,只要学子保证在结业后优先考虑夏家提供的位置。当然,我们秉承自愿原则,并不会强行要求。”

  这话说的就有些假了,世人都注重脸面,用了人家的银钱,吃了人家的饭,最后抹抹嘴走人。这事情大字不识一筐的乡民也许会干,但是从小诗书礼仪,孔孟之道教养长大的读书人,即便打断他的骨头,也是不会做的。一旦接受了夏家的馈赠,不用说,在结业后的至少几年内,必然是要留在夏家的。

  似乎晓得自己说的话有些假,夏殿江继续补充:“日久见人心,夏家是不是抱着诚心来谈,相信不用大人说,以后自会见分晓。若是大人愿意,便是内院,夏家也愿意进一些微薄之力,毕竟夏家流传至今,不说别的,一些古籍书本还是有些的。”

  “若是许先生担心一些有的没的家族,也不过过于焦虑。夏家虽说差了点,但是对比一些朝秦暮楚的家族,自问还是有几分担当的。但凡我夏家点了头,前面便是刀山火海,也必然会闯出一番天地。”这话说的就是赵家了,简直就是摆明了说,许大人你不要怕,我夏家并不怵赵家。

  看着夏殿江一脸的坚决,许哲才算是明白:得,碰上一个定点接收单位了。

  想了想,许哲疑惑的说道:“现在天湖书院虽说已经准备如此改革,只是一来目前师资奇缺,能够做到满足夏家所需还时间久远。”能够从先秦遗留下来的家族,不用许哲想,就知道必然有很多的门道。现在天湖书院草草改革,短期内能够连续配需的学子并不是很多,能不能适应夏家的生活模式还尚未可知。

  “而且夏家家族渊源,若是有心,肯定有足够的方式能够得到想要的管事,何必拘泥于天湖书院呢。”夏家可不是天湖书院,草创几十年。这么多年来,经历几十代王朝更迭,都可以想象,在培育人才上,夏季必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又何必贸贸然吸入外人,增加自家的不稳定性呢。

  “再者现在天湖书院虽说已经有了这个意向,但是毕竟时间短暂,学子一时之间想要找到合适的位置还是需要耐心等待的。夏家若是有心,大可以去学院找教案备案,相信以夏家的资历,必然可以吸引大部分的学子。”

  这也是许哲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