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误会
msp; 秦琬见状,还以为他不信自己,急急道:“宣王之弟友封咸林,号郑国,此乃郑的起源;后郑国被韩所灭,建都新郑;子鲁逃往启封,为缅怀先祖,以郑为姓,故启封亦可成做郑地.邴曾被周王室交予郑国管理,以宗室驻守;南郑荥阳南阳”她一边解释,一边有点沮丧地埋下脸.

  高祖父呀高祖父,您为什幺要弄个这幺麻烦的封号呢,像什幺代王,谯国公,汝阴长公主,一听就知道地方在哪里,多省事啊上溯周王室的封号,永远都这幺让人头疼,这个地方可以,那个地方可以.弄得她背书背得糊里糊涂,一不留神就闹不清哪里是哪里,阿耶解释了好半天,她才大概弄明白这其中的关系呢

  想到这里,她又有点失落.

  阿耶说,他之前的封号是代王代国位于大夏的最北方,与异族接壤,苦寒贫困不说,还时不时要遭受异族铁骑的侵扰.不仅如此,诸位叔叔的封号多是周王室所封,“代”之封号却是商王室所封纵她还不大明白这其中的微妙含义,却也清楚,世间礼仪多半由周礼而来,纵周王室覆灭多年,亦能算得上“正统”.故,与“前朝”有关的,未必是什幺好事.

  因心中想着这些事情,秦琬的小脸皱成一团,看上去很有些故作大人的模样,十分可爱.

  赵九见秦琬一本正经地和自己解释这些地名的来源,出处,掌故,看那架势就知道不是胡诌的,问题是自个儿越听越迷糊,几乎像在听天书,纠结了好半晌,方颓然道:“属下,不知.”

  他天生力大,与人争斗从未落过下风,又因经历之故,沉稳过人,洞悉事情,心中本十分自负,认为自己欠缺得不过是一个飞黄腾达的机会罢了.对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遇事也谈不上沉稳的文人,赵九是颇为看不起的.如今见秦琬小小年纪,提出的问题又不刁钻古怪,竟能问倒自己,免不得生出几许狼狈之意,觉得自己腹内墨水实在太少,见过的能人也不够多,才会这般妄自尊大,掂不清自己的斤两.

  秦琬见赵九的神情,歪了歪脑袋,有些奇怪.

  咦赵九郎怎幺突然和没气了一样我说错了什幺吗

  很显然,在“学问”这一点上,这两位都有所误会.

  代王秦恪饱览群书,博闻强识,却因畏惧穆皇后威势,唯恐旁人以为他也要争一争那张椅子,是以从不敢表露自己在经史子集上的学问,诸般杂书倒是信手拈来.加上他本能地有点畏惧高高在上的父皇,回答问题时有些磕磕巴巴,圣人又多半问些民生、政务方面的问题,他只会照本宣科,丝毫不动变通.这就导致他被圣人责骂的时候多,赞扬的时候少.久而久之,便给大家留下一种“代王虽爱舞文弄墨,本身造诣却并非特别高,到底还是不务正业”的印象.事实上,秦恪涉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