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 平白得功的长史,自会对杨瓒感恩戴德。流放贵州的闫璟,翻身无望,能不被安化王捶成破鼓,就是谢天谢地。

  王位继任者,圣旨上未提出一字。

  安化王的叔伯兄弟,侄子侄孙,都是眼巴巴的瞅着,满怀希望,爵位能落在自己头上。

  苦等半月,天子终于下旨,将爵位赐给楚府嫡次子。

  众人傻眼。

  非是爵位不能旁落。

  一样姓朱,高皇帝血脉,继承爵位倒也说得过去。但是,被馅饼砸到的,竟是个不满三岁的娃娃!

  世子请封,尚要等到十岁。

  三岁的娃娃封王,不是胡闹吗?

  内阁上疏,六部九卿叩禀,英国公等武臣勋贵,也齐声劝说天子,请收回圣命。

  朱厚照拉下脸,按辈分,论资格,比嫡庶,这个人选最合适,无需再言!

  不能管理王府事务?

  无碍。

  “长成之前,入宫读书,与皇子相伴。十五就藩,自有王府长史司忠心辅佐。”

  话到这个份上,众人再不明白,就是脑袋被门夹过。

  天子之意,分明是借此时机,收回财权,削弱王府实力。趁继任者没长成,将宁夏卫所,边镇武将,全部换成忠君可信之人。

  作为当事人,三岁的楚府嫡子,就算知道实情,也不会怨-恨,反而会感激圣德。

  如果没有这道圣旨,长大之后,一个辅国中尉就算顶天。得封藩王,简直是鸿运当头,喜从天降,馅饼直接砸过来,喷香流油。

  入宫陪伴皇子,更是天大恩典。

  今上现有两女一子,既嫡又长。不出意外,定是长公主和皇太子。

  这样的好事,多少宗室贵戚求都求不来。

  怨恨?

  脑袋没进水吧?

  事情定下,安化王府内一片哀泣之声。

  然君命已下,再不情愿,也得收拾包袱细软,登上“囚车”,沿陆路南下,与庶人朱寘鐇汇合,前往贵州。

  贬为庶人,到底没夺姓氏,未从宗室除名。

  如果儿孙争气,或许会有翻身的一天。不能科举经商,从武职晋身,也是一条出路。

  相比安化王,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