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怀抱侥幸心理,实非聪明之举。

  思量一番,张总戎亲自领兵,誓要将镇虏营四周清扫干净。

  出城不久,遇到应城伯孙钺。

  知晓对方接到敕令,将接替战死的温总戎镇守蓟州。张铭打马上前,一拳捶在孙钺肩上。

  “你这杀才,到底遂心!”

  孙钺大笑,反捶回去。

  “京城的日子,我实在过不惯。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见着就心烦。不如仿效先祖,戍卫北疆,为国杀敌!多杀几个鞑靼,将伯颜逐走漠北,才不负皇恩,不愧对先祖留下的这杆-长--枪!”

  “自土木堡之后,贼虏益发猖獗。”

  “是啊。”

  “那些草场,本都是我朝的州县卫所。”

  两人拉住缰绳,向东眺望,磨刀峪之外,本为国朝疆土,却连年被鞑靼蚕食,直逼城下。

  洪武、永乐乃至宣宗年间设立的衙门卫所,营台地堡,现都孤立荒原。风吹日晒,为鞑靼马蹄践踏,均成残垣断壁。唯在朔风飞雪中,追忆洪武之威,永乐之盛。

  不至朔北,不晓雪冷。

  不睹边塞,未感耻寒。

  身为功臣武将后代,眼睁睁看着边塞被侵,先祖打下的疆域失于己手,如何不痛心?

  偏朝中多是“怀仁”之辈,即便打了胜仗,也要讲究仁义道德,实行优抚,许心怀鬼胎之辈内附。

  牧民可怜?

  死在“牧民”刀下的边军边民,谁来可怜?

  长居京城,看不到北疆,行优抚之策,恰如东郭兼爱豺狼,可笑得令人痛心。

  张铭孙钺并马而立,都未出声。

  眺望覆盖白雪的草原,胸中似有烈火燃烧,神情却愈发的苍凉。

  他们都知道,杨瓒所行实为险策。

  但是,为血洒蓟州的千百英魂,为无辜枉死的边民,为堆叠在城下的尸身,终选择站在杨瓒身后。

  行之无悔,义无反顾。

  朔风起,飞雪渐急。

  孙钺打马回营。五日后,他将前往密云,掌武将印,镇守蓟州。

  张铭掉头向北,继续巡视荒原。

  寒风呼啸,似刀划过脸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