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由此可见,被带歪的不只是朱厚照。

  清风朗月的谢状元,在杨瓒的影响下,同样偏离方向,距阳春白雪越来越远。

  动手挖坑之期,指日可待。

  三人说话时,朱厚照已从乾清宫赶来,听到屋内人声,抬手止住随驾中官,不令人开门,站在门口,光明正大“偷-听”起来。

  听到精彩处,干脆趴到门上,双眼晶亮。

  张永谷大用面色发白,不知如何是好。

  天子这般行事,着实是有失体统。被人知道怎么得了!

  互相看看,想劝不敢劝。伸手拉起来?更不行,妥妥的犯上。

  “陛下……”张永壮起胆子,试着出声。

  您想听,进去听多好,作甚要趴在门上?

  堂堂一国之君,这么做合适吗?

  “嘘!别说话,正讲到朝鲜……昏聩?顾卿家少会如此评议他人。”

  听得兴起,朱厚照直接朝张永等摆手。

  不许出声,不许动。

  都给朕安静些!

  室内的声音忽然停了。

  原因很简单,门上有缝隙,木刻花纹之间镶嵌着琉璃。阳光正好,一个大活人趴在门上,看不到才奇怪。

  如此肆无忌惮,敢在宫城内帘窥壁听,除天子之外,不做他想。

  揭穿还是沉默?

  天子会否恼羞成怒,将三人下狱?

  装了半晌糊涂,终于装不下去。

  杨瓒当先起身,径直走到门边,咳嗽几声,提醒门外的少年天子,已经被发现,别趴门了,进来听吧。

  听到声音,朱厚照直起身,全无半点尴尬。

  无需中官上前,自顾自推开房门,笑道:“杨先生,倭国朝鲜之事甚是有趣。今日讲读,便以此为章,如何?”

  三人行礼,听朱厚照所言,都不禁苦笑。

  今上果非常人,单是这份“厚脸皮”,即非他人可比。

  遥想初入弘文馆,套着《论语》封皮的《莺莺传》,杨瓒最是感慨。

  如此心宽,当真是不容易。

  “陛下,臣等尚需轮值,暂且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