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杨瓒深深拱手,向两人行礼。

  银子必须到手,藏宝必须取回。

  两位仁兄肩负重任,为大明江山,为黎民百姓,为守卫北疆南土的明军将士,为逐日见底的内库,可以跑马的国库,一切有劳了!

  谢丕和顾晣臣默然无语。

  都是聪明人,见微知著,一点即透。

  坑是杨瓒挖的,踹两人下去的却是天子。纵使有力气爬上来,也必须收回手脚,老实在坑底呆着。

  必要时,更需亲自动手,主动铲几锹土。

  “此次出使,原是杨贤弟举荐,为兄当真是感激。”

  “谢兄客气。”

  谢丕:“……”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简单了解完情况,谢顾二人知晓,出使之事板上钉钉,再无回转可能。

  杨瓒对外邦的认知,夹杂有后世观点,多少有些不符合时情。

  谢丕顾晣臣则不然。

  谢丕家学渊源,顾晣臣读书万卷,许多杨瓒不知晓的内情,两人却是一清二楚。

  倭国-内-乱,各方势力打生打死。

  丁点大的地方,人口有限。一座木楼、十几间草房就是一方势力,三天一打,五天一战,刀不够用,直接削木棍上阵厮杀。

  不提明军将领,文臣都觉可笑。

  七八个人刀-劈-斧-砍-叫打仗?

  人数凑足四个巴掌就是大战?

  县城里的花胳膊都会嗤之以鼻。青皮混混抢地盘,一场群殴都不只这个规模。

  说句不太好听的,小势力动手像村长打架,大势力开-战仅比里长开掐,真是一点也不够看。

  发展到战国末期,小势力多被吞并,活器随海盗传入,战争的规模才堪堪提升。论精彩程度,勉强也只有两颗星。

  故而,听杨瓒言及倭国-内-乱,各方势力龙争虎斗,谢丕微愣,眼中闪过惊讶,表情颇有些奇怪。

  见顾晣臣要出声,迅速伸出手,压住对方衣袖,止住话头。

  不要打断,继续听。

  杨瓒无知无觉,仍在发表感慨。

  谢丕忍笑忍得辛苦,顾晣臣无奈,只能两不相帮,默默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