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国舞台
��协议,绝对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人认为,这是阿拉伯世界分裂的导火索。也有人认为,这是中东乱局的开始。还有人认为,这是战后世界动荡的根源。更有人认为,这是东西方斗法的继续。

  不管怎么说,这是两条霸权协议,是两条根本没有顾及到阿拉伯人利益的霸权协议。

  表面上看,共和国受到欧洲的压力,被迫做出让步,以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换取自身利益。反过来看,也可以认为是欧洲为了帮助犹太人,不得不在阿拉伯人的问题上向共和国做出妥协。

  可以说,双方都不想担责。

  在双方都想推卸责任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是双方都得承担责任。

  说得不客气一点,这两份协议,足以让4亿多阿拉伯人心灰意冷。

  当然,在这两条公开的协议后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毋庸置疑,共和国与欧洲已经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去以色列”之后的中东地区、乃至整个泛阿拉伯地区的势力范围做了规划。

  根据一些没有得到证实,也许永远也无法得到证实的消息,早在《开罗协议》签署之前,共和国与欧盟就达成了一份至关重要的秘密协议,对欧亚非大陆交汇处的势力范围做了明确划分。

  埃及以西的北非地区,将是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大战结束之后,共和国将从摩洛哥撤军(因为直布罗陀要塞不属于北非地区,也不属于阿拉伯国家,所以共和国没有答应从直布罗陀要塞撤军),将该地区的主导权交给欧洲。作为回报,欧洲将承诺不向北非地区扩张,即不吸收北非国家加入在战后成立的“大欧洲国”。

  约旦以东的西亚地区,将是共和国的传统势力范围。因为欧洲在该地区没有驻军,所以该地区的战后规划完全由共和国做主,欧洲要做的,只是接受与承认共和国在该地区的所作所为。作为回报,共和国承诺在不涉及国家主权的领域,比如经济、贸易等方面,与欧洲共享西亚地区。

  从埃及到约旦,将是共和国与欧洲的势力缓冲区。

  事实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泛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核心地区。

  虽然与共和国战前规划相比差了许多,毕竟叙利亚与伊拉克都被排除在了这个核心地区之外,而埃及本身又有很强的独立自主意识,所以共和国在“泛阿拉伯国家联盟”的影响力肯定不会大到哪里去,至少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力,但是埃及一直严守中立,而且一直在利用共和国对抗欧洲在北非地区的扩张行动,所以只要欧洲不做得太过分,“泛阿拉伯国家联盟”肯定成为一个框架组织,不会有多大影响力。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