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定居点
�国的关系,甚至没有几个共和国公民能将“波多黎各”与一座岛屿联系起来,而不是把它当成某种快餐、或者是某种西方奢侈品。

  共和国支付给波多黎各人的12000亿安置费用,在美国的战后重建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因为这些钱是通过消费、建设等方式直接流入市场的,所以对经济发展产生的拉动效应相当于50000亿元的政府直接投资。如果算上航运、物流、资源开采、人员流动等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则相当于80000亿元的政府直接投资。战后,一些西方机构甚至认为,共和国通过“波多黎各大迁徙”注入的资金相当于10万亿政府直接投资。更重要的是,这些投资并不是没有回报。

  美国经济迅速复苏,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帮助共和国、以及以共和国为核心的集约集团走出了困境。

  原因很简单,美国复苏所需要的资源与投资主要来自共和国与集约集团。

  随着美国市场复苏,得益最多的就是共和国的民间资本。要知道,整个战争期间,共和国当局通过发行战争国债、战争债券、战争信贷等等方式,募集了大量资本,而这些资本在战后都将陆续偿还。也就是说,战争期间,共和国的企业家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而战争结束之后,共和国的企业家就得为巨额资本找出路了。在此情况下,一种合适与合理的投资方式比什么都要宝贵,而一个旺盛的市场,且注定会发展壮大的市场,自然是最合理的投资目的地。

  美国,正是这样一个市场。

  根据战后解密的一份资料,当时共和国当局估计美国战后重建的市场规模高达150万亿元。因为没有能够充分估计到美国的抵抗意志(这份资料出现的时候,美国正处于战略大溃退期间),所以没有对美国遭受到的战争破坏做出全面评估。也就是说,严重低估了美国战后重建的市场规模。即便是150万亿元,也足够共和国的资本家忙活几十年,并且在这几十年间赚得盆满钵满了。

  由此可见,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实际上就是在为共和国的资本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很显然,让波多黎各人自由选择去留,绝不仅仅是民主抉择那么简单的事情。

  在得到经济利益的同时,共和国当局也需要为此承担更多的政治麻烦。这其中,最大的麻烦就是如何安置那些不愿意离开的波多黎各人。

  战争爆发的时候,波多黎各的登记人口超过500万人。除掉战死的、以及在战争期间前往美国的,战后还有大约450万人,其中320万人选择前往美国。也就是说,还有130万波多黎各人留在了岛上。

  虽然比起近千万的犹太人,130万波多黎各人不算多,但是从法理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