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狂暴工具
��能出动1000到1200架轰炸机。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在设计第四代海上平台与第五代海上平台的时候,共和国海军的技术人员就考虑到了这一情况,即让两种海上平台配合使用,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第五代海上平台在设计的时候,肯定参考了天军的提议,毕竟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海上平台在立项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为战略轰炸机、甚至空天轰炸机的海上基地。

  当然,“库叶岛”号海上基地在战斗中还发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充当受损轰炸机的紧急降落场。

  在轻载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能够在1500米长的跑道上降落。如果升力推进器没有受损的话,还能在空载的情况下垂直降落。因此对一些在战斗中受损、或者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出了故障的轰炸机,就不用返回“盘古”号、更不用飞往更加遥远的努美阿,可以到“库叶岛”号上降落。更重要的是,作战部署中,“库叶岛”号肯定在“盘古”号的前方,即更加靠近澳大利亚,所以一些受损严重的轰炸机、特别是那些没有办法抛掉弹药的轰炸机(这个时候是绝对不能降落到海上基地上),就可以在“库叶岛”号附近迫降,然后等待救援,而不用担心在海上迫降后等不到救援就完蛋了。当然,这么做不会对“库叶岛”号与“盘古”号的作战行动产生影响。

  总而言之,在更大、更醒目、也更容易遭到攻击的第五代海上基地前方部署一座小得多、灵活得多(第四代海上基地在完全组装的情况下能够以45节的速度航行,而第五代海上基地只能以24节的速度航行)的海上基地,对提高第五代海上基地的作战效率、安全性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后来的战斗中,共和国海军还延伸与扩大了这一战术,即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让快遭到淘汰的第三代海上基地去发挥余热,增强轰炸机群的护航力量,顺带提高海上基地的整体安全性。

  事实上,这种有多座海上基地联合行动的作战模式,就是“海上基地群”作战思想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

  从战术上讲,“库叶岛”号海上基地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轰炸模式。

  5月11日,在“库叶岛”号海上基地与其搭载的战术航空队投入战斗的第一天,共和国天军就组织了太平洋战场上第一次“千机大轰炸”。在当天上午与下午,部署在“盘古”号上的2000多架战略轰炸机分成两个批次,分别对以布里斯班为中心的昆士兰州东南地区与以悉尼为中心的新南威尔士州核心地区进行了大范围地毯式轰炸,用将近10万吨炸弹将这两片地区总面积在2万平方千米的8块工业区炸成了废墟。

  这一天,也被称为“灾难星期二”。

  第三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澳大利亚当局将这一天订为“大轰炸受害者纪念日”。

  事实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