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眼高手低
��的问题不比美国海军少,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选择进攻方向。

  虽然在高层会议上,裴承毅基本上否决了袁晨皓的提议,没有让陆军去占领澳大利亚的打算,但是在是否直接攻打新西兰的问题上,即要不要首先消除来自澳大利亚的威胁的问题上,裴承毅并没有明确表态,他给海军下达的命令也是夺取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而不是为进军新西兰做准备。

  如此一来,在怎么打这场海战的问题上,共和国海军内部也有分歧。

  作为代替裴承毅指挥海军作战的军事顾问,华剑锋并不主张直接进军新西兰,而是坚持首先歼灭盘踞在塔斯曼海的第三舰队,并且摧毁豪勋爵岛上的军事设施,在消除了侧翼威胁之后,再进军新西兰。华剑锋的这一想法显然考虑到了裴承毅的战略部署,即设法在这场海战结束之后,创造出进军新西兰的最佳环境,从而让裴承毅做出攻打新西兰的决定,而不是让几十万陆战队官兵继续在热带岛屿的沙滩上晒太阳。由此可见,华剑锋也认为应该适当增大战略进攻的强度,而不是完全在海上作战。不管怎么说,在夺取了制海权之后,要想保住制海权,就得建立起基地网络。

  与华剑锋不同,张雪峰主张把重点放在第34舰队身上,并且在海战结束之后,进军斐济群岛,而不是新西兰。他的这一观点也很好理解,作为共和国海军在雅浦海战中的前线指挥官,张雪峰已经深刻体会到了主力舰的强大作战能力,也就非常清楚,在歼灭第34舰队之前,共和国海军都没有真正掌握制海权。说得直接一点,只要一次机会,第34舰队就能歼灭共和国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任何一支舰队。如此巨大的威胁,别说身在前线的战场指挥官,就连远在大后方的司令部参谋都不会忽视。在要不要攻打新西兰的问题上,张雪峰明显更加豁达,在他看来,天军的战略轰炸机能够把澳大利亚炸回石器时代,为什么不能把新西兰变成无人荒岛呢?既然可以用战略轰炸使新西兰丧失军事价值,共和国海军就没有必要为了一座基地而去攻打一座面积接近30万平方千米、还有1000多万人口的群岛,完全应该把目标锁定在面积小些,但是足以容纳几支舰队的岛屿上,比如斐济群岛,或者更远一些的萨摩亚。

  如果从权力,特别是指挥权上讲,华剑锋肯定占优势。

  万幸的是,华剑锋不是那种听不进意见的领导。在与张雪峰见过面之后,华剑锋就基本上采纳了这位海军中将的建议,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在以歼灭第34舰队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仍然得把打击第三舰队的其他作战舰队、以及攻打豪勋爵岛作为任务目标,确保海军在西南太平洋上的绝对制海权。

  当然,张雪峰也不是那种听不进劝的人。

  华剑锋强调的绝对制海权可以说是最关键的部分。在1月20日的那次会议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