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爆炸效应
��国武器库里的核弹头不会比共和国多,而共和国海军占有优势,也就拥有战术主动权,使用战术核武器只会对美军不利。

  事实上,开战后不久,共和国与美国就在使用以核武器为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即在战争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不但赢家无利可图,输家也会因此而输得更加彻底。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默契,而是从一开始就放开手脚打的话,那么在2058年初,即美国参战后,双方海军在印度洋与太平洋上就已经用上核弹头了。要知道,用核弹头对付航母战斗群的效率最高!

  问题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默契,很难得到其他有核国家的认同。

  别的不说,在生死攸关的时候,俄罗斯就不会考虑什么默契,肯定会在最后关头使用武器库里的战术核弹头。当然,在开战后的战略打击之后,俄罗斯手里的核弹头肯定不会多到哪里去,根据军情局估计,绝对不会超过20枚,而且没有1枚能够投到共和国,甚至不大可能投到共和国军队的头顶上。问题是,俄罗斯有能力将这些核弹头埋在莫斯科,让攻入莫斯科的几十万共和国军队为之陪葬。

  由此可见,美国参加在瑞士进行的谈判,也是希望能够稳住俄罗斯。

  要知道,在俄罗斯战场上作战的不仅仅是俄罗斯军队与共和国军队,守卫莫斯科的也不仅仅是俄罗斯军队。如果疯狂的俄罗斯人真要拿几十万共和国军队陪葬的话,那么保卫莫斯科的几十万美军也得下地狱。

  美国可以接受俄罗斯战败,却不能接受几十万美军为俄罗斯陪葬。

  受此影响,在2059年下半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放弃了反击行动,完全以稳定战略防线为主要任务。同样的,共和国海军在占领了关岛之后,把重点转向了西面的菲律宾,即以军事威胁让菲律宾当局做出选择。这一努力最终在5个月后见效,即在11月底,菲律宾总统在得到军队与议会的支持后,宣布退出西约集团,并且与共和国缔结《和平友好互助条约》。虽然菲律宾没有立即履行盟国职责,即没有向“老东家”宣战,但是这一转变,仍然对太平洋上的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到2059年底,共和国海军终于可以考虑南下攻打澳大利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