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全线反击
第九十一章 全线反击
受在瑞士进行的“限武谈判”影响,2059年的后3个季度,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都无重大进展。相应的,以美国为首的西约集团联军在这两个战场上也没有太大建树。
相对而言,地面战场上的僵持局面对共和国是利大于弊。
陷入僵局之前,共和国陆军已经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即占领了莫斯科南面的图拉与东南的梁赞,包围了东面的弗拉基米尔与东北的雅罗斯拉夫尔,打开了进军莫斯科的大门。虽然在战局僵持期间,俄军拼命加强了莫斯科的外围防线,甚至武装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但是在转圜空间有限,且没有战略回旋余地的情况下,俄军在莫斯科的防御部署多少都是在做临死前的挣扎。即便按照俄军的乐观估计,只要僵局被打破,共和国军队再次发起进攻,俄军最多在莫斯科坚守3个月。当然,按照袁晨皓与苏劲辉的估计,再次发起进攻之后,1个月之内就能拿下莫斯科。
不可否认,俄军的积极防御部署肯定会给共和国军队造成麻烦。
问题是,在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时候,共和国陆军面对的最大麻烦不是在进攻路线上负隅顽抗的俄罗斯军队,而是持续战斗带来的疲惫与厌战情绪。
要知道,到2059年第一季度末,大陆战场上的共和国陆军主力部队大都在前线呆了足足12个月,有的甚至超过15个月,官兵普遍较为疲惫,厌战情绪非常明显。虽然还没有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更没有人当逃兵,但是高强度的战斗持续下去,而不能给官兵适当的休整机会的话,迟早都会出问题。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让部队喘口气,也是不错的选择。
受此影响,从2059年4月份开始,共和国陆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兵力部署,即让前线作战部队轮换到后方休整,如同第九战斗单位、第十战斗单位、第七战斗单位、第八战斗单位这些在战争爆发后就参战,而且一直在前线作战的主力部队还被调回国内,大部分官兵都获得了为期1个月到2个月的探亲假。
当然,部队轮休期间也对装备做了大调整。
拿第十战斗单位来说,在2个月的休整期间,不但更换了所有重型主战装备,还更换了所有单兵装备,基本上是从里到外全部换新。虽然在休假结束之后,需要花与休假一样的时间让官兵进行适应性训练,但是比起由此带来的好处,这点时间就算不了什么了。根据第十战斗单位接下来的表现,大致可以断定,换装后的战斗力至少提高了一倍,而且官兵的战斗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
可以说,对一场世界级的大战来说,这种长达数个月的休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em
受在瑞士进行的“限武谈判”影响,2059年的后3个季度,共和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上都无重大进展。相应的,以美国为首的西约集团联军在这两个战场上也没有太大建树。
相对而言,地面战场上的僵持局面对共和国是利大于弊。
陷入僵局之前,共和国陆军已经在大陆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即占领了莫斯科南面的图拉与东南的梁赞,包围了东面的弗拉基米尔与东北的雅罗斯拉夫尔,打开了进军莫斯科的大门。虽然在战局僵持期间,俄军拼命加强了莫斯科的外围防线,甚至武装了数以百万计的市民,但是在转圜空间有限,且没有战略回旋余地的情况下,俄军在莫斯科的防御部署多少都是在做临死前的挣扎。即便按照俄军的乐观估计,只要僵局被打破,共和国军队再次发起进攻,俄军最多在莫斯科坚守3个月。当然,按照袁晨皓与苏劲辉的估计,再次发起进攻之后,1个月之内就能拿下莫斯科。
不可否认,俄军的积极防御部署肯定会给共和国军队造成麻烦。
问题是,在打到莫斯科近郊的时候,共和国陆军面对的最大麻烦不是在进攻路线上负隅顽抗的俄罗斯军队,而是持续战斗带来的疲惫与厌战情绪。
要知道,到2059年第一季度末,大陆战场上的共和国陆军主力部队大都在前线呆了足足12个月,有的甚至超过15个月,官兵普遍较为疲惫,厌战情绪非常明显。虽然还没有出现开小差的现象,更没有人当逃兵,但是高强度的战斗持续下去,而不能给官兵适当的休整机会的话,迟早都会出问题。
可以说,在这个时候让部队喘口气,也是不错的选择。
受此影响,从2059年4月份开始,共和国陆军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整兵力部署,即让前线作战部队轮换到后方休整,如同第九战斗单位、第十战斗单位、第七战斗单位、第八战斗单位这些在战争爆发后就参战,而且一直在前线作战的主力部队还被调回国内,大部分官兵都获得了为期1个月到2个月的探亲假。
当然,部队轮休期间也对装备做了大调整。
拿第十战斗单位来说,在2个月的休整期间,不但更换了所有重型主战装备,还更换了所有单兵装备,基本上是从里到外全部换新。虽然在休假结束之后,需要花与休假一样的时间让官兵进行适应性训练,但是比起由此带来的好处,这点时间就算不了什么了。根据第十战斗单位接下来的表现,大致可以断定,换装后的战斗力至少提高了一倍,而且官兵的战斗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
可以说,对一场世界级的大战来说,这种长达数个月的休整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