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雅浦海战
�科技水平,弹药引信根本算不上是高科技产品,甚至与高科技沾不上边。

  这么说没有错,可是如何正确使用却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就拿900千克级穿甲弹来说,这种下落时速度接近30马赫的炮弹,即便在遭到阻挡的情况下,也能在大约50毫秒内击穿1艘大型航母包括舰底在内的所有10多层甲板,落入海水之中。由此可以算出,如果不能在击中目标后的100毫秒内引爆,就算在海中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仍然能够对舰体造成损伤,也不会严重到让战舰丧失战斗力与航行能力。即便在战舰内部引爆,因为穿甲弹的装药量并不大,所以引爆位置对发挥穿甲弹的威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在机库内引爆就不如在机舱内引爆、而在机舱内引爆又比不上在航空弹药舱内引爆。由此可见,要想做到一击毙命的话,就得在炮弹的引信上做文章,让炮弹能够在最佳位置引爆。

  从充分利用弹药的角度出发,还得考虑在未击中目标的情况下,如何让炮弹对目标构成威胁。事实上,从作用原理来看,因为海水为液体,而液体的可压缩性非常差,是冲击波的理想介质,所以就算没有命中目标,而是在目标附近爆炸,也能够对目标产生破坏,而要使破坏效果最大化,就得把爆炸产生的能量集中在目标的方向上。

  由上可见,一种先进的引信,绝对是炮弹威力的倍增器。

  共和国海军的900千克级穿甲弹使用的就是一种“智能引信”,按照共和国海军公布的相关资料,这种专门为大口径电磁炮所配备的穿甲弹研制的引信具备场景感应能力,即能够根据所处环境选择最佳的工作模式。如果从技术上分析的话,肯定没有多少人看得明白,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问题。在对付航母、主力舰与巡洋舰这类排水量在20000吨以上的大型目标时,智能引信会让炮弹在接近舰底、或者是在穿透了舰底的时候再引爆,即直接打击目标的水线以下部位,如果能够炸断目标的龙骨,就能一举击沉目标。在对付驱逐舰与护卫舰等小型目标、以及商船等结构强度很差的民用船舶的时候,智能引信会让炮弹在舰体内部爆炸,产生最大破坏效果,尽量杀伤战舰上的官兵,破坏船只内的物资。如果没有落到战舰上,而是落到了战舰附近的海面上,智能引信则会选择聚能爆炸模式,即通过控制战斗部装药的引爆顺序,使爆炸产生的能量朝向战舰,而不是朝向大海。

  当然,不管有多好的引信,也得先让炮弹击中目标、至少得让炮弹落在目标附近才能发挥作用。

  第一主力舰队持续了1分钟的第二轮炮击,算得上是这场海战中的第一个高潮。

  在这轮炮击中,每艘“秦”级主力舰上的6门大口径电磁炮都以最快速度投射了30枚900千克级穿甲弹,而且每一枚穿甲弹的弹道都做了特别设定。因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