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
出了一根长达20千米的拖线。大约在凌晨1点左右,该潜艇用拖拽式长波天线发出了一份非常重要的电报,即与可疑美军舰队在关岛西面遭遇的战术情报。
只用了5分钟,这份情报就送到了第一主力舰队旗舰的通信中心。
5月12日凌晨1点10分,刚刚到达司令舰桥的张雪峰就下达了转向命令。
摆在张雪峰面前的问题是,潜艇发现的那支可疑舰队是不是第51舰队。虽然在潜艇发出的报告中明确提到,舰队里至少有几艘身份不明的大型战舰,但是没有提到具体数量,也没有提到不明大型战舰的具体情况。作为潜艇部队出身的将领,张雪峰很了解前方警戒潜艇的处境,也就能够理解这份报告的含义。问题是,他也非常清楚,现代化的噪音干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被动声纳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不然攻击潜艇上也不会配备主动声纳,更不会配备性能先进的火控计算机。
如果美军要想欺骗对手,搞几艘“大型战舰”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仅仅迟疑了几分钟,张雪峰就没再多想,在作战参谋与军令长来了之后,他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没有理由将一支专门负责引诱第一主力舰队的诱饵舰队放在距离关岛那么近的地方。要知道,如果以引诱第一主力舰队上当为目的的话,诱饵就应该离关岛远一点,免得把第一主力舰队吓跑了。
与此同时,大约1300千米外,第51舰队也接到了一份紧急电报。
虽然发现第51舰队的攻击潜艇用的是低可探测性的长波电台(因为工作频率低,所以无法很难被准确测定方位),而且使用了频发技术,但是在距离关岛仅仅300多千米的海域发送电报,肯定做不到保密。准确的说,在共和国海军收到电报的时候,美国海军设在关岛与南面几座岛屿上的监听电台也收到了这份电报。虽然美军没有办法破译电报内容,毕竟采用了电子加密技术的电报,除非得到原始代码,不然解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美军可以肯定这份电报是由共和国潜艇发出来的,还可以大致确定电报的发送海域,甚至能够及时向该海域派遣几架反潜巡逻机。
事实上,美军也没有必要破译电报内容。
结合当时的情况,谁都能够猜出电报的大致内容。正是如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收到警报之后,立即联系了第51舰队。
这个时候,摆在第51舰队指挥官面前的选择仍然是两个。
按照作战计划,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一是停止寻找第一主力舰队决战的作战行动,撤退到关岛东南海域,等待合适实际,再北上与第一主力舰队决战。二是�
只用了5分钟,这份情报就送到了第一主力舰队旗舰的通信中心。
5月12日凌晨1点10分,刚刚到达司令舰桥的张雪峰就下达了转向命令。
摆在张雪峰面前的问题是,潜艇发现的那支可疑舰队是不是第51舰队。虽然在潜艇发出的报告中明确提到,舰队里至少有几艘身份不明的大型战舰,但是没有提到具体数量,也没有提到不明大型战舰的具体情况。作为潜艇部队出身的将领,张雪峰很了解前方警戒潜艇的处境,也就能够理解这份报告的含义。问题是,他也非常清楚,现代化的噪音干扰设备能够最大程度的削弱被动声纳的工作效率与可靠性,不然攻击潜艇上也不会配备主动声纳,更不会配备性能先进的火控计算机。
如果美军要想欺骗对手,搞几艘“大型战舰”肯定不是什么难事。
仅仅迟疑了几分钟,张雪峰就没再多想,在作战参谋与军令长来了之后,他就下达了作战命令。
不管怎么说,美国海军没有理由将一支专门负责引诱第一主力舰队的诱饵舰队放在距离关岛那么近的地方。要知道,如果以引诱第一主力舰队上当为目的的话,诱饵就应该离关岛远一点,免得把第一主力舰队吓跑了。
与此同时,大约1300千米外,第51舰队也接到了一份紧急电报。
虽然发现第51舰队的攻击潜艇用的是低可探测性的长波电台(因为工作频率低,所以无法很难被准确测定方位),而且使用了频发技术,但是在距离关岛仅仅300多千米的海域发送电报,肯定做不到保密。准确的说,在共和国海军收到电报的时候,美国海军设在关岛与南面几座岛屿上的监听电台也收到了这份电报。虽然美军没有办法破译电报内容,毕竟采用了电子加密技术的电报,除非得到原始代码,不然解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美军可以肯定这份电报是由共和国潜艇发出来的,还可以大致确定电报的发送海域,甚至能够及时向该海域派遣几架反潜巡逻机。
事实上,美军也没有必要破译电报内容。
结合当时的情况,谁都能够猜出电报的大致内容。正是如此,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在收到警报之后,立即联系了第51舰队。
这个时候,摆在第51舰队指挥官面前的选择仍然是两个。
按照作战计划,在受到威胁的时候,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采取两种截然不同的行动。一是停止寻找第一主力舰队决战的作战行动,撤退到关岛东南海域,等待合适实际,再北上与第一主力舰队决战。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