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最后的反制
��方千米的海域。
如果不是潜艇的报告不明不详,第一主力舰队也不会动用如此多的“侦察炮弹”。
要知道,如果按照价值计算的话,1000多枚“侦察炮弹”相当于同等数量的重型反舰导弹。
这还是为了找到第51舰队,而不是攻击第51舰队。
当然,在舰炮的射程范围内,找到第51舰队就是攻击第51舰队的开始。
因为“侦察炮弹”是由巡洋舰与驱逐舰发射的,飞行速度稍微慢一点,在到达弹道顶点的时候还得使用火箭助推发动机加速,以延长在外层空间的飞行距离,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没有能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这些“侦察炮弹”最终都得沿着抛物线弹道回到大气层内。受此种种因素影响,“侦察炮弹”的飞行速度要比其他没有采用增程技术的炮弹慢一点,因此飞行时间更长。
只不过,对于平均飞行速度在20马赫的炮弹来说,飞行1200千米只需要200秒,也就是3分钟多一点点。
也就是说,美军指挥官做出转向决定的时候,“侦察炮弹”已经到达第51舰队上空。
受电离层影响,第51舰队的被动探测系统没有发现飞行高度在60千米以上的“侦察炮弹”,直到这些炮弹进入俯冲弹道,即到达电离层下方,并且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以高压缩数字信号的方式发射回去的时候,美军战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才接收到了电磁信号源,而且是繁星般的、出现在夜空中的、成百上千的电磁信号源。同时处理这么多电磁信号,肯定是件麻烦的事情,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花上一点时间。事实上,在计算机得出分析结论之前,有经验的舰队指挥官就应该知道,出现在舰队上方的电磁信号源就是“侦察炮弹”,而且是敌舰队投射的侦察炮弹。
当然,美军也不是完全被动。
得益于全球数一数二的计算机技术,美军战舰上的超级计算机绝对不会比共和国战舰上的差,在判断出危险之后,美军战舰的超级计算机立即启动了应急防御作战机制。因为那些“侦察炮弹”对战舰没有构成直接威胁,所以美军战舰没有启动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完所有电磁信号源、及其运动轨迹之后,第51舰队旗舰上的超级火控计算机能够结合已经掌握的情报,比如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迹、其主炮的最大射程等等,大致分析出第一主力舰队此时做在的方位。虽然这种粗略分析不可能作为攻击数据,但是能够成为用“侦察炮弹”进行搜索的参考数据,从而降低“侦察炮弹”的使用量,确保在用掉最后一枚“侦察炮弹”之前找到第一主力舰队。
整个分析过程只持续了1分钟,第51舰队旗舰的火控计算机就给�
如果不是潜艇的报告不明不详,第一主力舰队也不会动用如此多的“侦察炮弹”。
要知道,如果按照价值计算的话,1000多枚“侦察炮弹”相当于同等数量的重型反舰导弹。
这还是为了找到第51舰队,而不是攻击第51舰队。
当然,在舰炮的射程范围内,找到第51舰队就是攻击第51舰队的开始。
因为“侦察炮弹”是由巡洋舰与驱逐舰发射的,飞行速度稍微慢一点,在到达弹道顶点的时候还得使用火箭助推发动机加速,以延长在外层空间的飞行距离,达到增加射程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没有能够达到第一宇宙速度的情况下,这些“侦察炮弹”最终都得沿着抛物线弹道回到大气层内。受此种种因素影响,“侦察炮弹”的飞行速度要比其他没有采用增程技术的炮弹慢一点,因此飞行时间更长。
只不过,对于平均飞行速度在20马赫的炮弹来说,飞行1200千米只需要200秒,也就是3分钟多一点点。
也就是说,美军指挥官做出转向决定的时候,“侦察炮弹”已经到达第51舰队上空。
受电离层影响,第51舰队的被动探测系统没有发现飞行高度在60千米以上的“侦察炮弹”,直到这些炮弹进入俯冲弹道,即到达电离层下方,并且将拍摄下来的图像以高压缩数字信号的方式发射回去的时候,美军战舰上的被动探测系统才接收到了电磁信号源,而且是繁星般的、出现在夜空中的、成百上千的电磁信号源。同时处理这么多电磁信号,肯定是件麻烦的事情,即便是超级计算机也需要花上一点时间。事实上,在计算机得出分析结论之前,有经验的舰队指挥官就应该知道,出现在舰队上方的电磁信号源就是“侦察炮弹”,而且是敌舰队投射的侦察炮弹。
当然,美军也不是完全被动。
得益于全球数一数二的计算机技术,美军战舰上的超级计算机绝对不会比共和国战舰上的差,在判断出危险之后,美军战舰的超级计算机立即启动了应急防御作战机制。因为那些“侦察炮弹”对战舰没有构成直接威胁,所以美军战舰没有启动防空系统与拦截系统。更重要的是,在分析完所有电磁信号源、及其运动轨迹之后,第51舰队旗舰上的超级火控计算机能够结合已经掌握的情报,比如第一主力舰队的航迹、其主炮的最大射程等等,大致分析出第一主力舰队此时做在的方位。虽然这种粗略分析不可能作为攻击数据,但是能够成为用“侦察炮弹”进行搜索的参考数据,从而降低“侦察炮弹”的使用量,确保在用掉最后一枚“侦察炮弹”之前找到第一主力舰队。
整个分析过程只持续了1分钟,第51舰队旗舰的火控计算机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