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主力舰
�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只是换了改进型的电磁炮),标准排水量一下子增加到了10500吨,即增加了40000吨,相当于增长了61.5%。在增加的排水量中,武器系统占了60%,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用来增加弹药携带量,以及采用安全标准更高的新结构弹药库。

  这一变动足以说明,连共和国海军都忍受不了“秦”级的备弹量。

  要知道,“汉”级一口气建造了60艘,是整个大战期间,共和国海军建造得最多的一种主力舰,也是共和国海军在大战期间的绝对主力。

  也许有人会问,1艘65000吨的战舰上,就只有6门电磁炮?

  如果不计算拦截系统中的激光炮、粒子束炮与小口径电磁炮的话,“秦”级确实只有6门电磁炮,而没有其他进攻武器。当然,在必要的时候,3架垂直起降反潜巡逻机也能携带导弹与炸弹执行攻击任务。

  可以说,这也是“秦”级遭到诟病的一个地方。

  要知道,在2万多吨的巡洋舰上,除了3门电磁炮之外,还有200多枚导弹,以及5加具有攻击能力的垂直起降飞机。即便“秦”级的电磁炮是6门,而且口径大得多,不为其配备其他主战武器,也确实太让人难以接受了。当然,这种火力布置,足以证明共和国海军对大口径电磁炮的威力有足够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秦”级以后,其他几级主力舰都只配备了大口径电磁炮,而没有其他攻击性武器。如果从大口径电磁炮在实战中的表现来看,这一配制还算是比较合理的话,那么没有配备远程防空系统,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要知道,即便是得到重重保护的航母,除了配备拦截系统之外,还有数套射程超过30千米的近程防空导弹。即便如此,在面对空中威胁,特别是反舰导弹的集群攻击时,舰队的防空系统都显得力不从心,更何况没有远程防空系统的主力舰?当然,这也是需要为“秦”级配备护航战舰的主要原因。

  问题就在这里,以“秦”级的排水量,增添一些防空系统应该不是问题。

  换个角度看,如果“秦”级没有足够的综合作战能力,与配备了拦截系统的火力舰又有什么区别呢?作为战舰,特别是排水量数万吨的主力战舰,具备综合作战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战舰的基本“素质”。即便不从军事角度出发,从经济角度考虑,为“秦”级配备区域防空系统,也要比为其提供一艘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舰划算得多吧。再说了,共和国拥有建造15万吨级超级航母的能力,将“秦”级的排水量增加10000吨,也不会给建造工作带来任何问题。

  可以说,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吝啬那么点投入。

  有意思的是,在后面的“唐”级与“汉”级上,也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唐”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