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牵一发动全身
应该进行1次维护,每4次维护后就应该进行1次全面检修,而每4次全面检修之后就应该停飞检修,每4次停飞检修之后就应该返厂大修,而返厂大修4次之后就得退役。也就是说,h-15的起降寿命在3000架次左右,按照平均每架次飞行6个小时计算,飞行时间在20000小时左右。相对而言,这个指标并不低,不但超过了之前的所有轰炸机,还超过了一些战斗机。问题是,要想达到最大设计使用寿命,就得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在高强度的作战行动中,别说送会飞机厂进行大修,就连停飞检修都难以保证。
根据天军的作战记录,在“图兰风暴”行动中,参战的近150架h-15总共执行31000余架次作战任务,平均每架轰炸机飞了210架次。如果按照正常维护的标准,至少需要进行1次停飞检修,也就是在有条件(主要就是无尘机库)的基地进行部分拆解,然后由部队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而这个工作至少需要5天时间。事实上,战役期间,没有1架轰炸机停飞检修,全都在超限制使用。正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损失的9架h-15中,8架与维护不到位有关,只有1架是因为地勤人员操作失误而引起的。
当然,轰炸机也不是不能超限制使用。
不管怎么说,轰炸机也是工业产品,而这只要是工业产品,其性能指标就有冗余。在正式定型前的极限测试中,h-15就达到了连续使用近3000个小时,即起降500个架次不进行全面检修的记录。
问题是,任何超限制使用都会对轰炸机的寿命、性能等产生严重影响。
那架h-15连续飞行500个架次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完成测试之后就报废了。显然,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天军无法接受的。为了不让100多架h-15报废,在“图兰风暴”行动后,天军让所有轰炸机停飞,接受全面检修,部分轰炸机还送回飞机厂,由制造商进行更加彻底的检查与维护。
毫无疑问,近200架轰炸机不可能一起接受检修,也不可能同时完成检修。
正是如此,在2月底到4月底之间,特别是在进入4月份之后,天军就让完成了检修的轰炸机前去轰炸马里亚纳群岛。
到4月25日,最后一批h-15m才完成检修,交付天军的作战部队。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第二轮进攻战役也被提上了日程安排,而且按照袁晨皓的意思,要想在夏季到来的时候、也就是6月底之前发起第三轮进攻,就得赶在5月10日之前发动第二轮进攻。
也就是说,到时候天军的轰炸机又得回到大陆战场上。
因为转场部署至少需要2天(支援陆军作战时,轰炸机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支援海军作战时,则部署在东南地区),而且肯定要�
根据天军的作战记录,在“图兰风暴”行动中,参战的近150架h-15总共执行31000余架次作战任务,平均每架轰炸机飞了210架次。如果按照正常维护的标准,至少需要进行1次停飞检修,也就是在有条件(主要就是无尘机库)的基地进行部分拆解,然后由部队的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而这个工作至少需要5天时间。事实上,战役期间,没有1架轰炸机停飞检修,全都在超限制使用。正是如此,在这场战役中损失的9架h-15中,8架与维护不到位有关,只有1架是因为地勤人员操作失误而引起的。
当然,轰炸机也不是不能超限制使用。
不管怎么说,轰炸机也是工业产品,而这只要是工业产品,其性能指标就有冗余。在正式定型前的极限测试中,h-15就达到了连续使用近3000个小时,即起降500个架次不进行全面检修的记录。
问题是,任何超限制使用都会对轰炸机的寿命、性能等产生严重影响。
那架h-15连续飞行500个架次的直接后果就是在完成测试之后就报废了。显然,这样的结果肯定是天军无法接受的。为了不让100多架h-15报废,在“图兰风暴”行动后,天军让所有轰炸机停飞,接受全面检修,部分轰炸机还送回飞机厂,由制造商进行更加彻底的检查与维护。
毫无疑问,近200架轰炸机不可能一起接受检修,也不可能同时完成检修。
正是如此,在2月底到4月底之间,特别是在进入4月份之后,天军就让完成了检修的轰炸机前去轰炸马里亚纳群岛。
到4月25日,最后一批h-15m才完成检修,交付天军的作战部队。
问题是,到这个时候,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第二轮进攻战役也被提上了日程安排,而且按照袁晨皓的意思,要想在夏季到来的时候、也就是6月底之前发起第三轮进攻,就得赶在5月10日之前发动第二轮进攻。
也就是说,到时候天军的轰炸机又得回到大陆战场上。
因为转场部署至少需要2天(支援陆军作战时,轰炸机部署在共和国西北地区,支援海军作战时,则部署在东南地区),而且肯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