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有利有弊
��挨了数十枚炮弹,并且完全瘫痪,丧失了活动能力,反而是距离较近的那座海上基地在遭到炮击的时候进行了紧急疏散,各有2艘模块船躲过了炮击。实事求是的讲,虽然炮击算不上完美,但是已经超过了预期。
受此影响,南海舰队指挥官没有让舰载战斗机去攻击另外2座海上基地,而是让机群去追击逃跑的4艘模块船。正是如此,在4点20分之前,南海舰队调整了炮击战术,3支航母战斗群的24艘护航战舰在旗舰的指挥与协调下,分成了2个炮击群,分别对另外2座美军海上基地开火。因为在剩下的2座海上基地中,有1座是由2艘模块船组成的,所以南海舰队的炮兵并非平均分配。按照交战记录,当时舰队指挥官直接插手炮击作战,让16艘战舰上的30门舰炮集中攻击由2艘模块船组成的海上基地,另外8艘战舰上的15门电磁炮对付最后一座能够全力支持航空兵的海上基地。这一战术分配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南海舰队指挥官改变了战役目的,即不再是瘫痪美军海上基地,而是全歼美军海上基地。
首先得承认,这一调整符合实际情况。
站在一个指挥官的立场上,如果有机会全歼敌人,就没有理由手软。即便从技术角度出发,海上基地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具备全套动力系统的核心模块,建造1艘核心模块船的花费超过了建造5艘普通模块船,因此任何指挥官在对付海上基地的时候,都会以打击核心模块船为首要目的。从前面的介绍可知,5座美军海上基地都有1艘核心模块船,因此要攻击5座海上基地。更重要的是,只有2个模块的海上基地不但目标更小,而且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速度也更快,所以有必要为之动用更多的炮火。
关键就在这里,美军会不会进行紧急疏散?
看得出来,在之前的战斗中,共和国舰队指挥官一直在按照既定战术行动,并没有主动创新。
可以想见,在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美军指挥官也会按既定战术行动。
也就是说,在遭到突然打击之后,美军海上基地肯定会紧急疏散。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战场时间4点10分之前,指挥官就下达了紧急疏散命令,并且要求还没有来得及降落的战斗机前往东面大约1250千米处,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可以考虑跳伞逃生。也就是说,5座美军海上基地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了航空作业,并且以最高级别进行疏散。因为美军指挥官认为对方会由近及远的进行炮击,所以在首先遭到打击的3座海上基地中,反而是距离南海舰队最近的那一座最先进行疏散,而稍微远的2座海上基地反而没有立即疏散,而是在接受最后一批战斗机,以免在进行反击之前损失太多的航空力量。
由此可见�
受此影响,南海舰队指挥官没有让舰载战斗机去攻击另外2座海上基地,而是让机群去追击逃跑的4艘模块船。正是如此,在4点20分之前,南海舰队调整了炮击战术,3支航母战斗群的24艘护航战舰在旗舰的指挥与协调下,分成了2个炮击群,分别对另外2座美军海上基地开火。因为在剩下的2座海上基地中,有1座是由2艘模块船组成的,所以南海舰队的炮兵并非平均分配。按照交战记录,当时舰队指挥官直接插手炮击作战,让16艘战舰上的30门舰炮集中攻击由2艘模块船组成的海上基地,另外8艘战舰上的15门电磁炮对付最后一座能够全力支持航空兵的海上基地。这一战术分配看上去难以理解,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南海舰队指挥官改变了战役目的,即不再是瘫痪美军海上基地,而是全歼美军海上基地。
首先得承认,这一调整符合实际情况。
站在一个指挥官的立场上,如果有机会全歼敌人,就没有理由手软。即便从技术角度出发,海上基地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具备全套动力系统的核心模块,建造1艘核心模块船的花费超过了建造5艘普通模块船,因此任何指挥官在对付海上基地的时候,都会以打击核心模块船为首要目的。从前面的介绍可知,5座美军海上基地都有1艘核心模块船,因此要攻击5座海上基地。更重要的是,只有2个模块的海上基地不但目标更小,而且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速度也更快,所以有必要为之动用更多的炮火。
关键就在这里,美军会不会进行紧急疏散?
看得出来,在之前的战斗中,共和国舰队指挥官一直在按照既定战术行动,并没有主动创新。
可以想见,在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美军指挥官也会按既定战术行动。
也就是说,在遭到突然打击之后,美军海上基地肯定会紧急疏散。
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根据美军的作战记录,在战场时间4点10分之前,指挥官就下达了紧急疏散命令,并且要求还没有来得及降落的战斗机前往东面大约1250千米处,如果没有足够的燃油,可以考虑跳伞逃生。也就是说,5座美军海上基地都以最快的速度结束了航空作业,并且以最高级别进行疏散。因为美军指挥官认为对方会由近及远的进行炮击,所以在首先遭到打击的3座海上基地中,反而是距离南海舰队最近的那一座最先进行疏散,而稍微远的2座海上基地反而没有立即疏散,而是在接受最后一批战斗机,以免在进行反击之前损失太多的航空力量。
由此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