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有利有弊
�点理想间隔距离为50米,即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确保有炮弹能够命中目标,而落在一艘模块船投影范围内的平均炮弹数量为5枚。因为只有15门电磁炮向1个目标开火,且开火时间仅为15分钟。即便由旗舰指挥,转移炮击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一个炮击周期内,也只能向1个目标投射3375枚炮弹。如果这些炮弹以50米的间隔落下,则能覆盖大约850万平方米的海域。从时间上计算,对付球面距离为700千米外的目标时,飞行速度超过每秒20马赫的电磁炮炮弹需要大约240秒,而在这一期间,正在接受或者放出战机的美军海上基地只能以40节的速度航行大约5000米。因为无法肯定美军海上基地的航行方向,以及是否在航行途中转向,所以在掌握了目标初始航向之后,可以根据目标的转向率来算出目标在240秒内可能到达的海域。制作一个航行范围图就能看出,这一区域像是一片拉长了的银杏叶,其范围与航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计算可以得出,速度为40节的时候,美国海上基地在240秒内的航行区域不会超过1000万平方米。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以航母战斗群为单位作战的3个炮击单位在15分钟内击中目标的概率在85%左右。由此可知,同时集中3个目标的概率在60%以上,同时脱靶的概率只有0.34%,命中一个目标的概率超过97%,而命中2个目标的概率超过85%。从当时的交战情况来看,如果能够在第一轮炮击中命中2个目标,就能在第二次炮击的时候打击另外2个之前没有遭到炮击的目标,从而将美军逃脱的概率将到最低限度。
决定战术的,仍然是准确的战术信息。
因为侦察机受到美军战绩攻击之后,已经离开美军海上基地上空,所以要想确定炮击效果,只能依靠舰炮发射的传感器炮弹。
说直接点,就是“侦察炮弹”。
前面已经提到,在探索新战术的时候,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舰炮火力,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众所周知,就连精度高出几个级别的反舰导弹都不能确保攻击百分百得手,所以炮击也不可能确保绝对准确。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对炮击结果进行判断,而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出动侦察力量。暂且不考虑目标对侦察机的威胁,因为电磁炮采用的都是高抛弹道,即以垂直发射的方式将炮弹送出大气层,再由炮弹上的弹道修正发动机与姿态控制发动机使炮弹转向,让炮弹尽量在外层空间飞行,从而使炮弹的射程大大提高。如此一来,炮弹在攻击目标的时候,除非设置了特别弹道,不然都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投向目标。换句话说,在炮弹攻击目标的时候,位于炮弹弹道上的设施都会受到威胁,这自然包括侦察机。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对远程炮战做了明确规定,即在炮击目标的时候,严禁载人航空器进入目标上空,即便是无人航空器,也要尽量避免进入目标上空。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的飞行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电磁炮的炮弹。
决定战术的,仍然是准确的战术信息。
因为侦察机受到美军战绩攻击之后,已经离开美军海上基地上空,所以要想确定炮击效果,只能依靠舰炮发射的传感器炮弹。
说直接点,就是“侦察炮弹”。
前面已经提到,在探索新战术的时候,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舰炮火力,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众所周知,就连精度高出几个级别的反舰导弹都不能确保攻击百分百得手,所以炮击也不可能确保绝对准确。在此情况下,就需要对炮击结果进行判断,而最有效的办法自然是出动侦察力量。暂且不考虑目标对侦察机的威胁,因为电磁炮采用的都是高抛弹道,即以垂直发射的方式将炮弹送出大气层,再由炮弹上的弹道修正发动机与姿态控制发动机使炮弹转向,让炮弹尽量在外层空间飞行,从而使炮弹的射程大大提高。如此一来,炮弹在攻击目标的时候,除非设置了特别弹道,不然都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投向目标。换句话说,在炮弹攻击目标的时候,位于炮弹弹道上的设施都会受到威胁,这自然包括侦察机。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对远程炮战做了明确规定,即在炮击目标的时候,严禁载人航空器进入目标上空,即便是无人航空器,也要尽量避免进入目标上空。
更重要的是,侦察机的飞行速度无论如何也比不上电磁炮的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