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最后手段
。虽然《伦敦条约》对潜射弹道导弹的弹头数量做了明确规定,在第三阶段削减工作开始后,潜射弹道导弹最多只能携带3颗分导弹头,但是在投掷能力相同的情况下,这意味着可以携带更多的诱饵弹头,实质上提高了潜射弹道导弹的突防效率。

  拿rs-64m来说,在携带3颗20万吨级核弹头的情况下,还能携带总量为1.8吨的诱饵弹头,而诱饵弹头的质量一般为真弹头的三分之一(质量减轻带来的惯性损失主要依靠微型助推发动机增速获取),因此还能携带大约13个诱饵弹头。与没有配备诱饵弹头,而是携带6颗真弹头相比,在敌人战略防御系统的拦截概率一定的情况下,至少保证1颗弹头成功突防的概率提高了1倍多。

  可以说,如果俄罗斯能够在弹头小型化方面取得更大进步,或者在微型助推火箭技术上取得突破,将真弹头或者诱饵弹头做得更小一些,让rs-64m携带更多的诱饵弹头,其突防概率还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即便如此,俄罗斯的5艘战略潜艇也能对共和国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构成巨大压力。

  5艘战略潜艇总共有60枚导弹,如果全部发射升空,就能抛洒出960颗真假难辨的弹头。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部分弹头能够顺利突防,在敌人本土上空爆炸,俄罗斯的潜射弹道导弹很有可能采用“自杀开路”式突防手段。说简单一点,就是让部分真弹头在外层空间引爆,通过产生的强电磁辐射摧毁近地轨道上的拦截卫星,瘫痪敌人的战略防御系统,让部分配备了电磁屏蔽系统的真弹头顺利突防。因为战略潜艇是最后的反击力量,所以别说俄罗斯,就连共和国的潜射弹道导弹也具备类似的突防模式。

  如此一来,要想万无一失的挫败俄罗斯的战略反击,就得抢在潜射弹道导弹飞出大气层之前将其击落。原因很简单,即便核弹头在大气层内爆炸,因为大气层本身具有吸收电磁辐射、电离层还能屏蔽部分波段的电磁辐射,所以对拦截卫星的影响不是很大,至少无法达到瘫痪战略防御系统的目的。

  潜射弹道导弹与陆基弹道导弹一样,发射之后,只需要数十秒就能离开大气层。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拦截任务,常用拦截手段肯定不太现实,必须另辟蹊径,才用更有效的拦截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