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杀器
��50%以上的输送能力,从而压垮国家电网,或者使其他社会系统全面瘫痪,后果肯定超出了承受范围。

  当然,解决办法也不是没有,只是代价高昂。

  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最大输出能量,在和平时期储存部分电能,使用的时候以并网的方式减轻对国家电网造成的压力。如果能够将做战所需电能的一半储存起来,就能将国家电网的压力降低一半,即将占用率由50%降低到25%,配合战时体制,加上部分民用系统也有备用电源,能够将影响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

  如同前面提到的,这么做的话,代价极为高昂。

  以拦截12架轰炸机发射的144枚高超音速巡航导弹为例,即便这12架轰炸机以相同的频率发射导弹,而且144枚导弹分成12个批次,每枚导弹间的间隔为100米、每批导弹间的间隔为1千米,要用区域拦截的方式将其全部摧毁,激光束落在目标区域的光斑直径至少得有1100米,而且作用时间不得低于4秒,总输出能量高达10的24次方焦耳。实战使用中,必须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因此光斑直径需要扩大10倍,且持续作用时间至少需要延长到10秒,因此总输出能量将高达5乘10的27次方焦耳。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要知道,以2055年的水准,共和国的全部可控聚变核电站一起以最大功率运转,也需要持续工作139个小时才能产生这么多能量。如果以和平时期冗余发电量计算,仅仅为一次拦截储存下1半的电能,也需要半年时间。

  正是如此,该系统工程阶段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建设电能储存设施。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座位于太行山区的秘密军事基地。这座在共和国国防部的文件中只有一个番号,没有名称的军事基地内,总共分散储存了近12万吨回收回来的8级、及其以下级别的复合蓄电池,而且所有复合蓄电池均存满了电能。当然,为了安全起见,所有复合蓄电池在充电之前都做了安全检查,消除了故障隐患,并且由中央计算机控制,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将自动释放内部的微量金属氢,避免发生爆炸。即便如此,分散储存的12万吨复合蓄电池也塞满了足足3座山峰。当然,因为所有储存地点都在地表以下100米,所以从表面上看,这3座山峰没有任何异常。

  看上去,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军事基地。

  为了给这12万吨复合蓄电池充满电能,足足用了4年时间。12万吨复合蓄电池里的电能,足够让共和国所有工厂昼夜不停的运转6个月。如此巨大的电能,也只能让拦截系统以标准模式工作6次。

  显然,这还不足以确保共和国本土的战略安全。

  在《伦敦条约》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