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毁天灭地
导弹装上制导系统。
暂且不说开放式制导系统会不会受到干扰,在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后,飞行速度高达每秒数千千米的动能导弹与空气摩擦时将产生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而已知材料中,没有哪种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也就口,无法让制导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制导也就无从谈起了。正是如此,所有用来攻击地面目标与大气层内悬浮目标的动能导弹都只有最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没有精确制导系统。
除了攻击难度大之外,从外层空间精确跟踪高速飞行的轰炸机也很困难。
可以说,要想击落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动重型制空战斗机,在预警机与地面远程雷达的引导下发起攻击。
毋庸置疑,战略轰炸机不会在边境线附近巡逻,俄罗斯也不缺乏战略纵深。
比如在这次攻击中,4处导弹发射空域与共和国边境线的距离均在1500千米以上。隔着这么大段距离,就算制空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也很难突破俄罗斯本土防空网,并且在重重阻拦之下完成攻击行动。再说了,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上又不是没有飞行员,遇到威胁之后,肯定会转向逃逸,不会给敌人的战斗机靠近的机会。
重要的是,无法精确跟踪轰炸机,不等于无法探测到轰炸机,也不等于无法掌握轰炸机是否发射了导弹。随着探测距离在5000千米以上的远程战略警戒雷达进入无源时代,部署在共和国西北与东北地区的两部警戒雷达就能监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并且对升空巡逻的轰炸机做大致定位。更重要的是,只要俄罗斯的轰炸机发射了导弹,远程警戒雷达就能探测到由此产生的电磁场扰动,从而发出警报。
除了远程警戒雷达,太空中还有专门用来探测巡航导弹的战略预警卫星。
总而言之,只要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发射了巡航导弹,共和国天军的战略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
当然,拦截导弹要比拦截轰炸机容易一点。
在俄罗斯轰炸机发射了导弹之后,位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上空的拦截卫星就进入了作战状态,而且所有配备了高能激光器的拦截卫星均在接到指令之后,自动攻击探测到的高危目标。
问题是,有拦截,自然就有反拦截手段。
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没有速度优势,也不能提前抛掉主发动机。相对而言,巡航导弹的唯一优势就是能够得到运载平台、也就是战略轰炸机的支持。不管怎么说,巡航导弹是弹药,而不是武器平台,自主性非常有限,如果完全依靠巡航导弹自身的突防能力,肯定很那突破共和国的防御网,甚至不大可能进入共和国领空。
&e
暂且不说开放式制导系统会不会受到干扰,在进入稠密大气层之后,飞行速度高达每秒数千千米的动能导弹与空气摩擦时将产生上万摄氏度的高温,而已知材料中,没有哪种能够承受如此高的温度,也就口,无法让制导系统获取外界信息,制导也就无从谈起了。正是如此,所有用来攻击地面目标与大气层内悬浮目标的动能导弹都只有最简单的惯性制导系统,没有精确制导系统。
除了攻击难度大之外,从外层空间精确跟踪高速飞行的轰炸机也很困难。
可以说,要想击落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唯一的办法就是出动重型制空战斗机,在预警机与地面远程雷达的引导下发起攻击。
毋庸置疑,战略轰炸机不会在边境线附近巡逻,俄罗斯也不缺乏战略纵深。
比如在这次攻击中,4处导弹发射空域与共和国边境线的距离均在1500千米以上。隔着这么大段距离,就算制空战斗机有足够的航程,也很难突破俄罗斯本土防空网,并且在重重阻拦之下完成攻击行动。再说了,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上又不是没有飞行员,遇到威胁之后,肯定会转向逃逸,不会给敌人的战斗机靠近的机会。
重要的是,无法精确跟踪轰炸机,不等于无法探测到轰炸机,也不等于无法掌握轰炸机是否发射了导弹。随着探测距离在5000千米以上的远程战略警戒雷达进入无源时代,部署在共和国西北与东北地区的两部警戒雷达就能监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并且对升空巡逻的轰炸机做大致定位。更重要的是,只要俄罗斯的轰炸机发射了导弹,远程警戒雷达就能探测到由此产生的电磁场扰动,从而发出警报。
除了远程警戒雷达,太空中还有专门用来探测巡航导弹的战略预警卫星。
总而言之,只要俄罗斯的战略轰炸机发射了巡航导弹,共和国天军的战略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
当然,拦截导弹要比拦截轰炸机容易一点。
在俄罗斯轰炸机发射了导弹之后,位于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上空的拦截卫星就进入了作战状态,而且所有配备了高能激光器的拦截卫星均在接到指令之后,自动攻击探测到的高危目标。
问题是,有拦截,自然就有反拦截手段。
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没有速度优势,也不能提前抛掉主发动机。相对而言,巡航导弹的唯一优势就是能够得到运载平台、也就是战略轰炸机的支持。不管怎么说,巡航导弹是弹药,而不是武器平台,自主性非常有限,如果完全依靠巡航导弹自身的突防能力,肯定很那突破共和国的防御网,甚至不大可能进入共和国领空。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