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论争
革,还在大选开始前策划了哈萨克斯坦军事政变,并且以出兵的方式让选民相信,他不但是一个锐意改革的总统,还是一个强硬派总统。
出兵哈萨克斯坦,即成就了契力亚科夫,也将俄罗斯推到了毁灭边缘。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2056年初,也就是哈萨克斯坦军事政变爆发前一周,契力亚科夫就离开了莫斯科,秘密前往位于乌拉尔山区的俄军战略指挥中心(留在克里姆林宫的是他的替身),而在军事政变爆发前24小时,契力亚科夫签署了一道绝密令,即在共和国出兵干预,并且与俄军交战的情况下,俄军可以抢先发起战略打击。受该命令影响,军事政变爆发的时候,俄军战略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数百枚弹道导弹随时都能发射升空,数十架战略轰炸机升空待命,数艘战略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游弋待机。总而言之,大有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也许正是受此影响,危机关头,共和国的领导人才冷静应对,没有迈出只光重要的一步,使战争延迟了好几年。
毋庸置疑,契力亚科夫是这场明争暗斗的最大受益人。
问题是,作为军人出身的总统,契力亚科夫不可能不知道,他的鲁莽行动已经将俄罗斯推到了共和国的对立面上,共和国没有在2056年出兵哈萨克斯坦,不表示共和国不会在未来拿俄罗斯开刀。因为在印度战争之前,契力亚科夫曾经以特使身份多次访问北京,甚至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所以他对东方文化有所了解,深知“隐忍之道”。在他看来,共和国当局越是隐忍,对俄罗斯的愤恨就越是强烈。日本、印度都是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共和国决意复仇之日,就是俄罗斯的国难日。
受此影响,再次当选之后,契力亚科夫开始不遗余力的加强军备。
实际上,在此之前,契力亚科夫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望前追溯的话,俄罗斯与美国秘密同盟,也是契力亚科夫的功劳。虽然这很难让人理解,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一个在伊朗战场上与美军作战、在车臣与美国情报机构交手、在裁军谈判中与美国钩心斗角的政治家,怎么也不可能把美国当成盟友,但是别忘了,在政治家眼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担任安全局首席副局长的时候,契力亚科夫就主张与美国修好,借助美国的力量巩固俄罗斯在亚欧大陆上的地位,从而抗衡正在积极扩张的共和国。
可以说,契力亚科夫能够平步青云,受到数位总统重用,与他的这一观点不无关系。
虽然伊朗战争将中俄友好关系推上巅峰,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为了抗衡美国,两个相邻的大国会秘密结盟,但是常言说得好,盛极必衰,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从本质上讲,共和国与俄罗斯能够友好相处,原因只有一个,即面临共同威胁。准确的说,
出兵哈萨克斯坦,即成就了契力亚科夫,也将俄罗斯推到了毁灭边缘。
根据后来解密的资料,2056年初,也就是哈萨克斯坦军事政变爆发前一周,契力亚科夫就离开了莫斯科,秘密前往位于乌拉尔山区的俄军战略指挥中心(留在克里姆林宫的是他的替身),而在军事政变爆发前24小时,契力亚科夫签署了一道绝密令,即在共和国出兵干预,并且与俄军交战的情况下,俄军可以抢先发起战略打击。受该命令影响,军事政变爆发的时候,俄军战略部队已经进入战备状态,数百枚弹道导弹随时都能发射升空,数十架战略轰炸机升空待命,数艘战略核潜艇在巴伦支海游弋待机。总而言之,大有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态势。也许正是受此影响,危机关头,共和国的领导人才冷静应对,没有迈出只光重要的一步,使战争延迟了好几年。
毋庸置疑,契力亚科夫是这场明争暗斗的最大受益人。
问题是,作为军人出身的总统,契力亚科夫不可能不知道,他的鲁莽行动已经将俄罗斯推到了共和国的对立面上,共和国没有在2056年出兵哈萨克斯坦,不表示共和国不会在未来拿俄罗斯开刀。因为在印度战争之前,契力亚科夫曾经以特使身份多次访问北京,甚至在北京居住了一段时间,所以他对东方文化有所了解,深知“隐忍之道”。在他看来,共和国当局越是隐忍,对俄罗斯的愤恨就越是强烈。日本、印度都是俄罗斯的前车之鉴,共和国决意复仇之日,就是俄罗斯的国难日。
受此影响,再次当选之后,契力亚科夫开始不遗余力的加强军备。
实际上,在此之前,契力亚科夫就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
望前追溯的话,俄罗斯与美国秘密同盟,也是契力亚科夫的功劳。虽然这很难让人理解,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一个在伊朗战场上与美军作战、在车臣与美国情报机构交手、在裁军谈判中与美国钩心斗角的政治家,怎么也不可能把美国当成盟友,但是别忘了,在政治家眼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在担任安全局首席副局长的时候,契力亚科夫就主张与美国修好,借助美国的力量巩固俄罗斯在亚欧大陆上的地位,从而抗衡正在积极扩张的共和国。
可以说,契力亚科夫能够平步青云,受到数位总统重用,与他的这一观点不无关系。
虽然伊朗战争将中俄友好关系推上巅峰,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为了抗衡美国,两个相邻的大国会秘密结盟,但是常言说得好,盛极必衰,巅峰之后就是下坡路。从本质上讲,共和国与俄罗斯能够友好相处,原因只有一个,即面临共同威胁。准确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