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波澜不惊
��等行业产生的拉动效果,使得社会总消费提高,从而使经济出现好转。换句话说,这相当于最后一支吗啡,在此之后,美国已经别无退路。到2057年初,即裴承毅正式参选,且当选大局已定的时候,共和国的经济情况也开始好转,出现了与美国类似的情况,即在军工产业大调整的带动下,各行各业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
虽然这是回光返照,但是对于已经在军备竞赛中煎熬了好几年的两个超级大国,特别是两国的民众来说,这无疑是最后一次全民动员,或者说是最后一次战争鼓动,让更多的民众站在了战争的一边。
政治上来看,前期的准备,等于为两国的新统帅扫除了通往战争道路上的障碍。
从根本上讲,如果不是美国的军火企业在2056年之前就进入战时状态,得到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巨额援助,美国当局也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暗中支持俄罗斯,让这个不太可靠的盟国在中亚地区挑衅共和国的霸权。战争美国的立场上,随着军火企业进行动员之后,下一步就是按照战时情况调整经济结构,即以战时[配给的方式,确保让军火企业、以及与军火生产有关的企业全速运转,而其他社会产业则要受到限制。如此一来,以市场为主的美国经济必然全面动荡。按照美国的法律,即便联邦政府得到了国会授权,最高法院也可以否决与之有关的动员法案。总而言之,美国要想进行更进一步的战争动员,只能等到战争爆发之后,不可能在战前做更多的准备了。换句话说,走到这一步,美国基本上完成了战争爆发前的准备工作,至少在经济领域,美国已经准备妥当了。虽然在其他领域仍然有所欠缺,比如美国的陆军大换装就没有完成,但是对于美国当局来说,如果等到全部工作到位,等于让对手也做好了全面战争准备,美国获胜的希望反而不会太大。如果能够在对手做好准备前,迫使对手卷入战争,美国就能占据先机。
由此可见,哈萨克斯坦事件绝对不是孤立存在的。
也就是说,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选择了隐忍,实际上也是一种战略对策。
问题是,到了2057年,让共和国继续隐忍的理由已经不存在了。
战争准备方面,共和国也已经全部到位。虽然按照共和国的相关法律,只要国家元首能够得到全体代表大会的授权,就能在和平时期对军火之外的某些行业,比如资源、交通等等行业进行管制,以确保国家能够在战争爆发后,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战争动员,但是共和国也是市场经济国家,如果进行更全面的战争动员,必然会对经济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使社会徒生动荡。从这个角度看,共和国没有必要扩大动员范围。
如此一来,共和国自然有条件向俄罗斯发难。
正是如此,在2057年7月30日,全世界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