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波澜不惊
利益集团的影响,直接体现在了美国的政治风向上。
正是如此,在共和国提前将经济转向战时轨道的情况下,美国当局没有丝毫耽搁,迅速采取了同样的行动。严格的说,应该是美国首先迈出这一步,因为在2055年5月,即美国国会开始审议2055到2056财年度联邦预算的时候,美国当局就提出为军火企业提供额外财政补贴,以便保住足够多的熟练技术工人。因为共和国与美国的年度财政预算都是在每年的3月份起草,而美国是在每年的5月初就得提交给国会,让国会有充足时间审议,而共和国则只要求在6月底提交给全体代表大会,所以从时间上看,无法确定到底是共和国先为军火企业提供补助,还是美国先。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也许双方同时做出了这一决定。
原因非常简单,经过长达5年的军备竞赛,到2055年的时候,共和国与美国的经济已经漏洞百出,国家在各个层面上面临着考验,如果不能给予军工产业足够的支持,各种军事项目肯定会受到影响。事实上,在2055年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征兆,比如共和国天军的空天战斗机项目的开发费用就由最初立项时的2500亿元提高到了5500亿元,美国类似项目的开发经费也暴增一倍以上。开发经费暴涨的直接结果就是,如果两国的立法机构不能批准相应的款项,就得以别的方式来弥补军火企业的亏损。换句话说,如果两国当局不能当机立断的采取行动,恐怕大部分军备计划都得搁浅,甚至会夭折。
当然,提前进入战时轨道,除了经济上的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
归根结底,就是共和国与美国的政治局势完全明朗化。2055年,杜奇威以民新党总统候选人的身份参选,并且提出了以稳固美国国际地位、增强美国国家实力的竞选纲领,其当选就成定局。与之相比,裴承毅在2052年出任共和国国家副元首,并且专门负责共和国的安全事务,也足以证明,他将在5年后竞选国家元首,而且当选的可能性非常大。虽然这个时候杜奇威与裴承毅不再是战场上的死敌,甚至不是现役军人,但是全世界都知道,两人绝对是死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军人。美国与共和国先后将两位最有才华、也最有战争经验的军人推上前台,足以证明美国与共和国的利益集团已经对和平失去信心,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将积聚起来的战争力量爆发出来。
受此影响,双方提前进行经济调整,自然不足为怪。
更重要的是,这么做带来了很多好处。
经济上,早在2056年初,美国的总体经济情况就出现了好转。虽然这一好转现象被很多人认为是“回光返照”,而且不可持续,因为导致经济好转的直接原因不是社会消费力量提升,而是军工企业得到扶持之后,对矿产、材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