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秘密同盟
�间,裴承毅与法德意的领导人达成了一份非常重要的秘密协议。

  当然,这份协议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后才公之于众。

  按照共和国当局公布的相关资料,在访问巴黎、柏林与罗马期间,裴承毅以共和国国家领导人的身份,正式向欧盟三大国提出了同盟协议,并且主动提出,只要欧盟能够在下一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共和国就将承认欧盟在环地中海地区的霸权地位,主动退出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与叙利亚,仅保留在库尔德斯坦的影响力(库尔德斯坦在2053年正式宣布成为独立国家,并且得到了包括共和国在内的80多个国家承认),并且承认欧盟在北大西洋地区的利益诉求。

  实际情况是,法德意比共和国当局考虑的还要长远。

  在接受了裴承毅的结盟请求之后,法国总统代表三大国提出了一个新的意向,即在俄罗斯以美国盟国身份向共和国宣战的情况下,欧盟可以有条件的向俄罗斯宣战,即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参战。为此,法国总统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欧盟只向俄罗斯宣战,在美国没有向欧盟宣战的情况下,欧盟不会向美国宣战。二是共和国必须承认欧盟在乌拉尔山以西,也就是大欧洲地区的利益,允许欧盟在战后吸收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前独联体成员国,甚至得默认欧盟对俄罗斯的改造行动。三是共和国承认欧盟在中东地区,即东起阿曼、西到巴勒斯坦的狭义阿拉伯地区的主导权,共和国则要在战后逐步退出该地区。

  毫无疑问,欧盟的野心非常明显。

  问题是,共和国当局并没有接受这一提议。不是欧盟不向美国宣战,也不是让欧盟控制大欧洲地区,而是共和国当局不大可能在中东问题上做出让步,至少不可能完全从中东地区撤出。

  正是如此,在2056年的时候,共和国与法德意只结成了初级同盟。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一件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大事。

  欧盟在这个时候选择倒向共和国也不难理解。对欧盟来说,特别是对志在统一整个欧洲的法德意三国来说,俄罗斯一直是个潜在的威胁,而且早在30多年前,俄罗斯就利用各种手段将乌克兰挡在了欧盟的大门之外,挡住了欧盟东扩的步伐,使欧盟没有能够按照计划成为“欧洲的欧盟”,仍然只是“西欧的欧盟”。客观的讲,欧盟也从来没有将俄罗斯当成欧洲国家,只是希望通过吸收像乌克兰、白俄罗斯这样的“新兴”国家来削弱俄罗斯,增强欧盟自身的造血能力,从而提高欧盟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加快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一方霸主。

  从这个角度看,欧盟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共和国结盟。

  不管怎么说,在俄罗斯即将与共和国翻脸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