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因复杂的生产过剩
��搞生产赚钞票的生产者生产出来的海量产品,就肯定会出现商品过剩现象。

  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肯定是复兴党的在国家层面的经济规划没有搞好。王书辉从现代社会拿回来的那套现代社会的智囊团搞出来的国家经济规划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实际情况。而复兴党自己,也还没有把组织全国两亿多人民群众搞生产的能力锻炼出来。

  另一方面,调整国内经济,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把一些高端消费品,如汽车(廉价的国民汽车),商品住宅,家电产品等等投放到市场上,也是下一阶段复兴党的一个主要工作之一。

  更主要的是,中华帝国突然爆发出来的快速工业增长,超过了尚未进行开发的稚嫩世界市场的容纳能力。

  不过到华夏4335年,也就是西元1639年年初,复兴党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制定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制定更合理的全国经济计划方案,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全国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地方企业进行调整,更加主动的积极的开发世界市场,肯定是复兴党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内容。

  千百年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数量庞大的中国人民,在落后的农业文明生产力和落后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下,一直过得是一种时刻处于生存危机中,站在悬崖边上的艰苦生活。

  突然间,能吃饱饭了。突然间,能穿暖衣了。突然间,能住上有暖气有玻璃的房子了。这些祖祖辈辈艰难的生存着的中国人有不适应,对于利益过度的追求,对于生活支出过度的节约,这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人民群众永远都是追求美好的生活的。只不过在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复兴党把国家建设的重点放在了重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了。所以在消费品市场方面,市场上的粮食、布匹、基础生活用品等等比较单一的产品虽然在价格上都非常的廉价,可是也都没具备那种让人民群众非买不可,一定想要的吸引力。

  王书辉是从借钱买房子,分期付款买手机的时代过来的人。他对中国人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以及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中国国内的庞大市场的消费能力是充满了信心的。

  他相信,没有了养老负担,没有了养育子女的负担,没有了各种各样的负担,只有复兴党拿不出来的消费品,没有人民群众不想要的消费品。

  就以王书辉在发现中华帝国生产过剩的第一时间里就想到了国民汽车来说吧。价值五万元人民币,相当于一个刚进厂的青工(初级工的工资一个月两千元左右)二十五个月工资的甲壳虫小汽车,在4334年,也就是西元1638年年末,六个汽车制造厂推出的一万两千辆试生产的产品,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被售卖一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