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
的著书人几乎全与直道有关,各行各业各种民籍都有那么一些,凑齐四民轻而易举。

  消息传得有些离谱,不过毕竟对李恪的声望有益,他也懒得大费周章去辟谣,只是迎来送往,听之任之。

  首先到达总指城的是李恪的老丈人吕丁,他写给吕奔的《名商传》李恪也看了,见解独到,旁征博引,论见闻,不愧为吕不韦的近系子侄。

  紧接着是墨家的少年营。

  李恪要亲自带这批学生的消息不仅让整个墨家感奋,更让少年们出身的各家各户踊跃不已。

  三营的适龄少年几乎被李恪一网而尽,徐夫人和徐非臣全凭诚意几番登门,这才硬留下七十几个天赋突出,且有了明确意向的学子。

  在季布的带领下,最终有四百九十五人来到总指,年龄全在十二至十四岁之间。

  李恪思度一夜,索性把身边七个少年营出身的年轻墨者放进去,新立一营。

  主祭季布,文武辅祭柴武、古临,学子以九十九人一班,各由毕业生带领,称学长。

  陈平、陆衍、张迁、黄冲、田横、应曜、江隅等身在总指的各家良士一股脑被他请去给少年们授课,他自己也坚持数日一讲,统论百家,努力不让少年们被别家拐带了去。

  二月二十二,田荣公刑,少年们的第一堂课外实践,计鞭,上药。

  药膏是同少年营一道过来的蛤蜊亲自配的,目的是让田荣在受刑过程中减少痛楚,不至昏厥。

  百鞭之后,田荣的屁股上不见一块好肉,却从头至尾也没有停止背诵十义,墨者之坚定让少年们也惊也敬,远胜过堂上千言万语。

  再几日,憨夫、何玦、儒交接了工事,领着表现出众的民夫、各业齐来总指。

  二十九日,白羽亭选定的四个战战兢兢的商贾子弟也到了。

  他们入职方几日,顶多算得上精力充沛,文字隽秀。李恪没想过让他们独挡一面,只是吕公年长,程郑事忙,他们著书需人差使,白羽亭也应当参与到这场著书当中。

  三十日,胡陵、寿春墨者至,著书之人全数到齐。

  三月一日,季春,阴雨。

  直道各处主使,民夫、百工优异,少年营祭酒、学长,白羽亭商事代表共百余人依所出聚坐在总指挥部正堂外的大广场上。

  他们头上扯了临时的席棚,可春风妖媚,春雨飘摇,高高的棚却并不能真挡住什么雨水。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