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书
  夏子又要著书了!

  这个消息随着李恪散出的召令传遍天下,世人震惊。

  始皇帝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墨夏子》七十六篇在獏川的高台上横空出世,人们不仅看到了李恪的口才,学养,勇毅,人望,更看到了他的个人思想。

  悉天道,法天理。

  在他的思想中,天不再是虚无的,晦涩的,就连触摸天道,也不再是士人专有的特权。

  天如此近!

  士庶皆可言天,妇孺亦能思得!

  天道,即物理!

  大讲之后,《墨夏子》凭着上万份残缺的录本,像癌细胞一样扩散在华夏的大地,渐渐引起了一场遍及全民的大辩!

  夜来诵《启夏》,晨起观世界,驳《日书》之无稽,论天地之根由。

  天道何在!

  曾几何时,这曾是圣贤的专属论战,若是无甚名望,便是学富五车的士子也不敢擅改先贤一字一言。

  而现在,现在随便一个乡间老农也可以边捏着狗矢边教训学室的孙子,矢着水,软其型,散入耕土,菽粟繁茂,此天道也!

  人皆有虚荣。

  无论懂或不懂,信或不信,认或不认,若不能张口便引天道,那就是out!

  夏子之名,尽人皆知!

  二十岁的李恪做到了五十岁的孔子也不曾做到的事,让整个华夏都议论他的学问,可他似乎还觉得不够。

  《墨夏子》成书仅两个月,他居然又要著书了,而且为了证明天道之事人人可论,他竟然放弃了独著,选择了群著!

  他邀了许多人去上郡的总指,里头有士农工商,老幼妇孺。这些人轻车快马奔行于道,从胡陵,从寿春,从獏川,去往上郡。

  这件事千真万确!

  因为穿关过隘,夜宿客舍,每个应邀之人的符上都明明白白写着,【得直道祭酒恪之邀约,往上郡之总指城论国工之法,书《国工》之言】。

  ……

  世上的流言通过各个渠道传抵到李恪手上,内容大同小异,李恪只随手翻了几简,就让应曜他们把相关的信息剔掉了。

  事情其实没有传得那么夸张,老大概是吕公,妇大概是邢三姑,孺肯定是叫过来课外实践的少年营学子们。

  士农工商就更不必猜了,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