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卫星产量
  藉由这段关系,李恪才得以从史禄嘴里听到些不为人知的侠义之事。

  始皇帝十年,那时还叫秦wáng zhèng十年,就在郑国渠通渠前后,郑国被查实用间疲秦。

  这件事几乎要了郑国的小命。

  幸得始皇帝大度,一番深谈便将罪责压下,任用他继续主持修渠。但这件事从未了解,哪怕在通渠之后,法吏们也从未停止过追究郑国的罪责,上下一心,誓要将此疲秦之人绳之以法。

  为了救郑国性命,李泊在苦思之后,在上计时虚报了重泉县玄成里的高产。他将亩产翻了两番,从两石五斗,一举提升到了一钟的卫星式产量。

  消息一出,天下震惊!

  廷尉法吏调转目标,各方能人汇集重泉,李泊先一步召集里中各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调查团来里之前,统一了所有人的口径。

  而为了让这份产量更有说服力,此后三年,李泊自掏腰包,以连年减产的方式补足了该里官田缺额,至此,才让这件事成了人人口中称颂的传奇。

  郑国活了下来。

  始皇帝圣心大悦,金口特赦了郑国为间之罪,严令廷尉寺上下不得追究。

  从那以后,郑国在都水监的岗位上不断完善着郑国渠的灌溉体系,直至积劳成疾,病死在清渠之畔,青史留名。

  所以岁收一钟的传闻从头至尾便是谎言,关中最高的亩产是四石左右,只是巧合的是,达成这份成绩的正是玄成县,不过那也是通渠之后第五年的事。

  李恪其实挺想见见那个叫李泊的高才之士的,不过那位现在官拜中大夫詹事,常年居于咸阳,至少在短时间内,李恪无缘得见。

  他的重头依旧在苦酒。

  这几日,他系着精致的手弩,穿着崭新的深衣往来于水畔里中,还抽空去了趟乡治与田啬夫囿面谈,真真一刻都不得空闲。

  琐事俗务千头万绪。

  第一期发徭还有三日结束,第二期的民夫还有两日抵达,各乡应者踊跃,最终的员额依旧是千五百人。

  与之相对的,除了铸匠、漆匠尚有少量活计未结,工坊的工作基本结束,而在结束了专业工作以后,精匠们纷纷辞行,每一次辞别,便代表了四五个管理人员的缺失。

  区域监理尚能敷用,记分员却已经不太够用了……

  不得已,李恪只能将min yi调查提前结束。

  五期淘汰,原本的千五百人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