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七章 卫星产量
�苦酒都找到了饱食的出路!

  那才叫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想想前些日子被乡里自护队捕下的灾民们,再看看游荡在水畔之地,只为一口吃食便被人呼来喝去的徭役民夫……

  苦酒里有恪在,乃是天爷赐予乡里的一场福报!

  不知从何时开始,他们越来越顺从李恪的话。只要是他愿说,他们便愿做。

  听之,从之,顺之,敬之,而李恪给他们的回报,便是在灾后岁月不虞吃食,还能如现在这般,聚笑于里巷,许愿于未来。

  水畔之地正在立起一座庞然大物,千人劳作,喧嚣盈天,那是整个天下都不曾有过的水力机关,机关兽,獏行。

  恪说过,待得獏行完工之日,苦酒里将不再惧怕旱涝天灾,四季之期,田亩饱饮。

  如在梦中啊!

  田亩若能饱饮,苦酒里岂不是成了关中?

  乡里们的心躁动起来。

  那可是富甲天下的关中沃野!

  郑国渠一通,千万顷生地化作良田,几年精耕,岁收一钟的关中沃野!

  荒僻的苦酒里……亦可比之?

  ……

  李恪不清楚乡里们的燥动,若是知道了,最多也就是苦笑了事。

  苦酒里与关中是不同的。

  在郑国渠通之前,关中之地常年缺水,地力饱和,盐津漫野,到处都是望不到头的盐碱废地。

  套用后世的说法,那里的田地从不贫瘠,反倒是因为碱肥超标,这才变的不利于耕作种植。

  郑国渠为那里带去了丰沛的水源,稀释了减肥,使作物茁壮,亩产爆涨。

  而苦酒里早年却是游牧的草场,临山之处的耕作条件多少好些,却也远达不到关中的标准。

  里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田地常年亩产在五六斗之间徘徊,水肥两缺,是下田中的下田。

  李恪心里最乐观的估计是在獏行通渠之后,用几年精耕养地,攀上两石出余的均收巅峰,其后再逐年下降,以合理的耕作养息,将亩产维持到中田收益。

  至于说岁收一钟……却牵扯到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内史郡重泉县,时任县令的李泊是水工郑国的至交好友,也是在郑国积劳卒没之后,代表秦庭来新郑征辟史禄的那个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