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脱粒机械
 【小型脱粒机】

  这件东西其实算不得一件阶段性的农具,某种程度上,它的出现过程和烈山镰还有些相像。

  联合收割机成熟以后,农机这个领域在进行功能性细化时,大部分所谓创造都是把联合收割机整合的功能裂解出来,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机械,因地制宜,供给那些不适合机械大农业操作的地区使用。直立式机械脱粒机和碾米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产物。

  然而在解放初期,基础工业落后、钢铁和燃料紧缺的现实让这种小型机械很难在华夏被大规模生产和应用,于是人动力的“山寨”版作品便应运而生。

  李恪取过一片木牍,深吸一口气,开始画脱粒机的概念图版。

  作品为三层结构,上层脱粒,中层收纳,下层安置踏板,提供动力。

  其基础骨骼是两对“x”型交叉支架,上短下长。交叉点设置转轴,并以转轴为“柱芯”,搭建一个由六根扁平立柱和两个支撑圆片组成的圆柱形镂空滚筒。

  转轴从滚筒两侧略微突出,突出部分制作成齿轮形状,并在横向设置两组联动齿轮,各自对接齿状直杆,一侧两根,两侧共有四根。

  四根直杆垂直向下,构连住矩形踏板的四个角,踏板正中自然要有横轴,用来保证踏板以轴为中心做跷跷板式运动。

  最后在滚筒外侧包裹上漏斗样式的外壳,在漏嘴下吊挂接纳粟粒的容器,整个机械便完成了。

  李恪对照着写满需求的木简,发现除了【结构简洁】和【便于加工】,这件设计在其他方面都满足需求。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看癃展能不能理解齿轮的概念,以及有没有办法把简单的齿轮组结构加工出来……

  李恪心想着,又一次翻出木牍,伏案作画。